夫妻沟通中不带评判的倾听??

夫妻聊天别瞎“点评”,学会“不带评判的倾听”才是真本事 好多夫妻吵完架都纳闷:“我明明是想跟他好好说事儿,怎么说着说着就炸了?”其实问题往往出在“听”上——不是没听见,是没好好听,还没等对方说完就急着插话说“你这不对”“我觉得你想多了”,好好的沟通愣是变成了“辩论赛”。说实话,夫妻间最缺的不是“会说”,是“会听”,尤其是那种不带评判的倾听,别总想着挑错、给建议,先安安静静听对方把话说完,比啥都强。 你肯定遇过这种情况:妻子下班回家吐槽“今天同事太坑了,把我做的方案改得乱七八糟还说是自己的”,丈夫立马接话“那你当时怎么不跟他吵啊?你就是太好说话了”;或者丈夫说“领导又给我加活,根本干不完”,妻子就说“谁让你上次不跟领导说清楚工作量,现在自找的”。你看,对方本来是想找个地方宣泄情绪,结果换来的全是“点评”和“指责”,换谁谁不气啊?本来心里就委屈,一听这话,火立马就上来了,后面再怎么说,都变成“你为啥不站我这边”的争吵,根本没心思聊正事。 这种“评判式倾听”最伤人的地方,就是让对方觉得“你根本不理解我,还在挑我毛病”。比如孩子考试没考好,妈妈跟爸爸说“我今天批评孩子的时候,心里其实也挺难受的”,爸爸要是说“你早知道难受,当初就别对孩子那么严”,妈妈肯定会觉得“我都这么纠结了,你还在说我不对”。其实妈妈要的不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建议,是“我知道你很难受”的理解。可一旦带上评判,就把对方的情绪全堵回去了,时间长了,谁还愿意跟你说心里话啊?慢慢就变成“说了也白说,还得被说一顿”,最后干脆不沟通了,心里的疙瘩越积越多。 那到底啥是“不带评判的倾听”?其实特简单,就是先把自己的“观点”“建议”放一边,先专注听对方说啥、感受啥。比如妻子说“今天逛超市人太多了,排队排了半小时,累死我了”,别着急说“谁让你周末去逛,平时下班去人少”,可以说“排队半小时确实够累的,拎着东西站那么久,肯定胳膊都酸了”。你看,这话没给任何建议,就是重复了她的感受,可妻子听了就会觉得“你懂我”,心里的疲惫一下子就少了一半。后面她可能还会接着说“其实主要是孩子在超市闹着要买玩具,我又得哄他又得排队”,这时候再聊“下次要不要我陪你去,我帮你看孩子”,她才听得进去,因为她知道你先接住了她的情绪。 还有个小技巧,就是多“问感受”,少“给判断”。比如丈夫说“我今天跟朋友约好打球,结果他临时有事来不了”,别先说“那太可惜了”或者“他怎么总这样”,可以问“那你是不是挺失望的?毕竟盼了好几天了”。这么一问,丈夫就会觉得“你注意到我的期待了”,可能会接着说“是啊,本来想好好放松一下的,现在只能在家待着”,这时候再聊“那咱们晚上一起看场球赛怎么样?也算放松放松”,他肯定愿意听。要是一上来就给评判,他可能就会说“算了,不说了”,话题直接就断了。 当然,刚开始学肯定不容易,毕竟咱们习惯了“听着就想插嘴”。比如对方说的话你不认同,或者觉得他“太矫情”,这时候可以先深呼吸一下,在心里告诉自己“先别急,先听他说完”。比如丈夫说“我觉得现在工作没意思,想换个行业”,你可能觉得“现在工作多稳定,换行业太冒险了”,但别立马反驳,可以说“你觉得现在工作没意思,是因为每天做的事重复太多,还是看不到发展啊?”先引导他把心里的想法说透,而不是一上来就否定。等他把话说完,你再慢慢说“我理解你想换行业的想法,不过咱们可以一起聊聊换行业要考虑的事,比如收入、经验这些”,这样对方才愿意跟你一起商量,而不是觉得“你就是反对我”。 其实夫妻间的倾听,本质上是“给对方一个情绪出口”。谁都有委屈、有烦躁的时候,不一定每次聊天都要“解决问题”,有时候就想找个人安安静静听自己说说话。别总想着当“人生导师”,先当“情绪垃圾桶”,把对方的坏情绪接住了,后面的沟通才会顺畅。你想啊,要是每次你跟伴侣吐槽,他都能安安静静听你说,还能跟你说“我知道你不好受”,你是不是会觉得特别温暖?慢慢的,两个人之间的默契就越来越多,就算有矛盾,也能心平气和地聊,而不是一上来就吵。 所以啊,下次跟伴侣聊天的时候,先别急着开口点评,先试着闭住嘴、竖起耳朵,先听他把话说完,再说说你感受到的情绪。不用刻意说啥漂亮话,就一句“我懂你的难受”“这事儿换我我也会生气”,比啥大道理都管用。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