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自我折磨叫反刍思维!🧾

📃什么是反刍思维: 反刍思维是指在大脑中经历了负性事件后。个体对事件、自身消极情绪状态及其可能产生的原因和后果进行反复、被动的思考。 反刍思维会让人掉入入俗称的精神“内内耗“中,在个体经历了挫折、困难或者尴尬的事情后,不会像正常的人想一会儿这件事就过去了。 而是一直反反复复思考经历过的事情的原委,一通一通地自责:“如果当时怎么样怎么样,结局肯定就会不同"后悔、羞耻、埋怨过去的自己。最后否定自己。在这种负面情景中无限循环的重复回忆。 📃反刍思维不同于“自省” 反刍思维与同于"自省",前者是在事件中找到错误、分析与改错,带来的是正性反思。后者属于负面性、不受控制性。有研究表明反刍思维可能会导致抑都、焦虑、孤独。 📃过度反刍的两大特点 首先,反刍是侵入性的。它会突如其来地闯进你的脑海中,而且不挑场合、不挑时间,你感觉控制不了它。 在反刍时,我们的注意力只集中在痛苦的表现,引发痛苦的原因和痛苦带来的后果上,但是很少关注怎么解决痛苦。 📃如何停止过度反刍? 🔗1、第三人称视角疗法 书写/叙述:在回顾过去痛苦的经历时,以第三人称叙述/书写,特"我”改为"他” 回忆重构:选择舒服的姿势坐下或躺下回忆当时的情景,井不断把镜头拉远,直到看到自己身处镜头中,假装自己是陌生人,路过事件发生的现场… 🔗2、转移注意力清单 压制:”白熊效应"告诉我们越是努力压制让自己不想,越会想 转移:压制想法无效,尝试转移注意力写一份"分散注意力"清单,当陷入反刍时立即行动: 1、等下要做晚饭 2、吃完饭后需要锻炼身体了 3、玩游戏 🔗3、寻找意义 如果过往挥之不去那就将反刍转换为反思,为我们提供价值。 发觉积极的意义:过去的经历,无论好坏,都是我们可以利用的宝贵资源 你不断反刍的这段回忆,教会了你什么?是否让你意识到曾经从未想过的事情?是否丰富了你的人生体验。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