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总想将孩子守护在“安全区”,怕他搬运重物累着、尝试新游戏受挫、结交新朋友被拒,却不知不觉中让孩子变得胆怯退缩,面对困难不敢前行。成长本就充满曲折,没有挑战的环境如同死水,无法培育出坚韧的生命。教育的真谛不在于扫除所有障碍,而在于为孩子构建一个既有挑战又蕴藏机遇的场域,让他在实践中磨砺意志,在探索中把握机遇,最终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人。 2、别将“挑战”视作“危险”,试着“放手让孩子试一试”当孩子想尝试有难度的事,如整理书包、学骑自行车,别急着说“你不行,太危险”。不妨说:“妈妈陪着你,试试看,遇到困难我们一起想办法。”给予尝试的机会,孩子才会发现“原来我能行”,逐步积累勇气,不再因畏惧挑战而止步。别“刻意回避”困难,而是“陪孩子一同面对”生活中难免遭遇挑战,如学不会系鞋带、拼不好拼图。别因怕他着急就代劳,而是蹲下来对他说:“这个确实有难度,咱们一步步来,先试试交叉鞋带。”引导孩子将大挑战分解为小步骤,共同逐步攻克,他会领悟“困难并非不可战胜”,逐渐养成迎难而上的习惯。还要“主动为孩子创造小机遇”别让孩子囿于熟悉的环境,偶尔带他接触新事物:鼓励参加兴趣小组,即使起初有些害羞;尝试未曾做过手工,哪怕不够完美;甚至参与家庭小决策,如“周末去公园还是图书馆,说说你的想法”。这些小机遇能让孩子学会主动表达、积极探索,逐渐发现“原来还有这么多有趣的事等着我”,不再因畏惧陌生而错失良机。别在孩子“失败”时责备他,而是“助他从失败中汲取养分”孩子尝试挑战未成功,如比赛落选、游戏失利,别急着说“我就说你不行”。可以说:“你这次已经很努力了,咱们想想下次如何改进?是不是可以多练习几次?”让孩子明白“失败并不可怕,关键是从失败中汲取经验”,逐步培养积极面对失败的心态,不再因一次失利而不敢再试。父母自己要“做勇于接受挑战的榜样”若我们自己遇困难就抱怨、遇新机会就犹豫,孩子怎会有勇气面对挑战?平时可分享自己的经历:“妈妈今天工作遇到难题,但我没放弃,最终找到了解决办法”;“妈妈想学做新菜,虽可能失败,但我想试试。”让孩子看到父母也在直面挑战、把握机遇,他会受此影响,逐渐愿意主动迎接挑战、寻觅机遇。 3、教育并非为孩子营造“无菌”环境,而是搭建一个能让他成长的“舞台”,既有挑战助其学会坚韧,也有机遇使其展现自我。当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他会懂得“挑战是成长的契机,机遇是努力的回馈”,无论未来遭遇何事,都能从容应对,主动把握属于自己的机遇。温室难育参天大树,唯有经历风雨洗礼,方能长成遮风挡雨的栋梁。教育就是帮孩子推开温室之门,让他在充满挑战与机遇的世界里,逐步积蓄属于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