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3个习惯在悄悄消耗精力。 其一,认为睡够8小时就够,若熬夜刷手机到凌晨2点,睡到上午10点,醒来仍会头昏脑胀,睡眠质量远比时长重要,固定晚上11点睡,即便只睡7小时,早上也能自然醒,精神更好。 其二,累了就吃蛋糕、奶茶等高糖食物,会让血糖像过山车,吃完短暂兴奋,一小时后更疲惫,把下午茶换成无糖豆浆或酸奶,下午效率能明显提升。 其三,以为不动就是节省精力,实则越不动,身体越易陷入“乏力循环”,坚持每天散步20分钟,反而会感觉身体轻盈,没那么容易累。 若想把身体状态拉回来,有4个小技巧。 饮食上要选对“能量餐”,早餐把油条、白粥换成“高蛋白 + 慢碳”组合,如全麦面包配煎蛋和牛油果,蛋白质扛饿,慢碳稳定血糖;下午饿了,用一小把坚果加一个苹果加餐,补充优质能量还促消化;另外要少喝冰饮,尤其夏天,冰饮易伤脾胃。 作息上建立“助眠程序”,睡前1小时试试“4 - 7 - 8呼吸法”,4秒吸气,7秒屏息,8秒缓缓呼气,做3轮就有困意; 别把手机带上床,改成听轻音乐或翻几页书,帮助大脑进入睡眠状态。运动从“轻量”开始,晨间花几分钟拉伸肩颈和腰部,能缓解久坐僵硬感,让脑子更清醒; 晚饭后靠墙静蹲10分钟(膝盖别超脚尖),既能锻炼腿部又不会太累。心态上要记录“小成就”,每天记录准时起床、散步20分钟甚至好好吃顿饭等“小成就”,会发现每天都有值得肯定的事,心态放松后,身体疲劳感也会减轻,即便忙一天,看看完成的小事,也会觉得“今天过得还不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