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自己和解:学会接纳的三种方式

接纳自己,从不是承认“我不够好”,而是看清“我就是这样,且值得被喜欢”。很多人总在和自己较劲——纠结成绩不如别人,焦虑性格不够外向,却忘了真正的成长,始于与自己的温柔相处。 接纳自己,要先学会“看见”真实的自己。别总盯着“没做到的事”,比如“这次考试又错了三道题”“上台发言还是会紧张”,不妨换个角度盘点:“我每天都坚持背单词,比上周多记住了二十个”“这次发言虽然紧张,但还是完整说完了观点”。我们总习惯用放大镜看缺点,却忽略了那些细碎的进步。把“我为什么做不到”换成“我已经做到了什么”,才能跳出自我否定的怪圈,看见自己的闪光点。 接纳自己,还要允许“不完美”的存在。没人能永远考第一,也没人能做到让所有人满意。一次作业拖沓、偶尔想偷懒玩手机,都是正常的人性弱点,不是“我不够自律”的证明。就像杯子装水总会有洒出来的时候,不必因这点小失误就摔碎杯子。试着对自己说:“我现在有点累,先休息十分钟再继续”,而不是逼自己“必须马上做完,不然就是浪费时间”。接纳不完美,才能避免用过高的标准绑架自己,让心态更从容。 最后,接纳自己需要“主动肯定”的勇气。每天睡前花一分钟和自己对话:“今天我认真听完了每节课,已经很棒了”“虽然和同学有小摩擦,但我主动道歉化解了矛盾,做得很好”。这些看似微小的自我肯定,就像给心灵“充电”,能慢慢抵消外界评价带来的焦虑。当你开始真心觉得“即使我有缺点,我依然值得被爱”,就真正学会了接纳自己。 接纳自己不是躺平,而是带着对自己的理解,更有力量地往前走。毕竟,那个会犯错、会疲惫,却依然在努力的自己,本就值得被温柔对待。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