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后我在家备考研究生,整整三年。第一年没考上,妈妈说“没关系,再考一年”;第二年失利,爸爸沉默地给我转了生活费;第三年冬天,我在书桌前刷题时,看到镜子里的自己眼神空洞,像个没有灵魂的做题机器。那天晚上我做了个梦,梦见自己站在悬崖边,身后是家人期待的目光,身前是深不见底的黑洞。 其实我早就不想考了,只是不敢告诉家人,更不敢面对“失败”的自己。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用学习当借口逃避现实,却在深夜里反复刷招聘软件,看到“本科以上”的要求就赶紧关掉。有次表姐来家里做客,她看着我说:“你不是喜欢画画吗?为什么不试试相关的工作?”我愣了很久,才发现自己已经很久没碰过画笔了。 后来我在网上报了个插画班,每周要去线下画室上课。第一次出门时,我在公交站徘徊了半小时,手心全是汗,总觉得路人都在盯着我看。画室在老城区的巷子里,推开木门时,看到十几个和我年纪相仿的人在安静画画,阳光透过天窗洒在画板上,那一刻我突然鼻子发酸——原来我害怕的不是失败,而是走出舒适区的未知。 现在我在一家设计公司做助理,虽然工资不高,但每天能和同事讨论配色方案,下班路上买束鲜花插在工位上,这种真实的“活着”的感觉,是关在家里永远得不到的。心理学老师说“行为改变认知”,当你觉得自己不行的时候,先试着做一件小事:整理房间、出门散步、和陌生人打个招呼。这些微小的行动会像投入湖面的石子,慢慢荡开改变的涟漪。 上个月我回了趟家,妈妈看着我带回来的作品集,突然说:“其实你开心比什么都重要。”原来家人的期待从来不是枷锁,是我自己把自己困在了“必须成功”的牢笼里。如果你也和曾经的我一样,躲在房间里不敢面对现实,不妨试着打开门,哪怕只是走到楼道里,听听邻居做饭的声音,闻闻楼下早餐摊的香气。生活从来不会因为你“准备好”才开始,那些让你害怕的未知里,可能藏着你意想不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