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职妈妈的第三年,我发现自己快忘了怎么和人正常聊天。每天的生活就是喂奶、换尿布、哄睡,丈夫下班回来我想说说心里话,却发现张口全是孩子的屎尿屁。有次闺蜜约我喝咖啡,我对着菜单发呆了十分钟——三年前我能背出所有网红奶茶的配方,现在连拿铁和卡布奇诺都分不清了。 最难受的是周末,丈夫带孩子去游乐场,我一个人在家打扫卫生,看着空荡荡的客厅突然哭了。镜子里的自己穿着沾奶渍的睡衣,头发随便挽着,这真的是我想要的生活吗?那天晚上我翻出大学时的日记本,里面写着“要成为眼里有光的人”,突然觉得心脏被狠狠揪了一下。 现在想来,改变是从带孩子去小区滑梯开始的。起初只是坐在旁边玩手机,后来发现其他妈妈们会分享育儿经验,有位二胎妈妈教我用儿歌哄睡,还有位职场妈妈推荐我可以在家做的兼职。有次孩子在沙池里捡到一片枫叶,举着跑向我的时候,阳光透过他的手指照在我脸上,我突然意识到:世界从来没有变小,是我把自己的世界缩小到了四面墙里。 现在我每周会给自己安排两次“妈妈时间”:周三下午孩子睡午觉后,我去附近的书店看一小时书;周六早上和小区的妈妈们一起跳广场舞,虽然动作笨拙,但跟着音乐扭动的时候,感觉身体里的僵硬都被揉开了。心理学上说“社会支持系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支柱,对妈妈们来说,那些在公园里交换的育儿心得、在超市偶遇时的一句“今天你看起来气色真好”,其实都是在为我们搭建隐形的支持网。 如果你也是被困在家里的妈妈,别苛责自己“不够努力”。试着推开门,哪怕只是带着孩子在楼下转一圈,你会发现阳光、微风,还有那些和你一样在生活里努力的人,都在悄悄给你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