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学会,让爱意与自己并肩

来访者手记:我终于学会,让爱意与自己并肩 第一次坐在咨询室的沙发上,我攥着皱巴巴的纸巾,连声音都在发颤:“我做了那么多,他为什么还是不喜欢我?”桌上的玻璃杯映出我眼底的疲惫——为了他,我戒掉了爱喝的奶茶,把衣柜里的亮色衣服全换成他偏爱的素色,甚至背下他喜欢的球队所有球员的名字,可他的回应永远是礼貌又疏远的“谢谢”。 咨询师没有直接回答我,反而问了一个问题:“你记得自己上次因为一件事真心开心,是什么时候吗?”这个问题像一根细针,戳破了我刻意维持的“完美”。我愣了很久,才想起是三个月前,自己在家拼完一幅星空拼图时,那种满心欢喜的感觉。可后来为了迁就他的时间,我连最喜欢的拼图都收进了柜子深处。咨询师轻轻说:“你把自己的光芒藏起来,只为了去照亮他,可连你都忘了自己本来的样子,他又怎么会看见你呢?” 那天之后,我开始试着把“他喜欢”换成“我喜欢”。我重新把拼图拿出来,摆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每天下班拼一块;我买了之前不敢穿的红色连衣裙,镜子里的自己突然变得鲜活;我不再刻意等他的消息,而是把时间分给和朋友的聚会、一直想学的插花课。有一次,我在朋友圈发了一张插花的照片,配文“今天的玫瑰开得正好”,没过多久,他竟然评论了一句:“这个配色很好看,你很会搭配。”那是他第一次主动和我聊起“我喜欢”的事,而不是“他喜欢”的事。 咨询到第五次时,我又遇到了新的困惑:“我现在敢做自己了,可怎么让他更在意我呢?”咨询师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就像你去公园喂鸽子,如果你追着鸽子跑,它们只会飞走;但你把食物放在手心,安静地等,它们反而会慢慢靠近你。”我忽然明白,之前的我就像追着鸽子跑的人,用“付出”给对方施加压力。后来我改变了相处方式,不再追问“你周末有空吗”,而是偶尔分享:“我发现一家书店的露台能看到夕阳,下次可以一起去试试。”他没有立刻答应,却在一周后主动约我:“周末有空去你说的那家书店吗?” 真正的转折点发生在一个雨夜。他加班到很晚,在群里说“雨太大了,打不到车”。换作以前,我肯定会立刻说“我去接你”,但那天我只是回复:“我家楼下有一家24小时便利店,有热姜茶,你要是顺路可以过来避避雨。”他真的来了,我们坐在便利店的窗边,喝着热姜茶,聊的不是他喜欢的球队,而是我最近读的书、他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他忽然说:“以前觉得你总是很紧张,好像怕说错话,今天觉得你很放松。”那一刻,我没有心跳加速地期待他说“我喜欢你”,反而心里很平静——我终于不再把“让他爱上我”当成目标,而是享受和他真诚相处的过程。 现在,我们还没有确定关系,但每次见面都很舒服。我不再纠结他是否喜欢我,因为我已经找回了喜欢自己的感觉。咨询师说的没错,爱意从来不是单方面的追赶,而是当你把自己活成一道光时,自然会吸引同频的人向你靠近。原来我真正想要的,从来不是“让他爱上我”,而是“让我值得被爱”——而当我做到这一点时,爱与被爱,都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