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为孩子创造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成长环境

己搬重物,怕他累着赶紧接手;看到孩子想尝试新游戏,怕他玩不好受挫就劝他 “还是玩你熟悉的吧”;甚至看到孩子想主动认识新朋友,都怕他被拒绝而帮他 “搭线”。咱们总想着把孩子护在 “安全区” 里,让他少受点苦、少碰点壁,可慢慢发现,孩子越来越胆小,遇到一点难就退缩,看到新机会也不敢主动抓住。其实成长本就不是一帆风顺的,没有挑战的环境,就像没有风浪的池塘,养不出能经得起考验的鱼儿。教育该做的,不是为孩子扫平所有障碍,而是为他创造一个既有挑战又有机遇的环境,让他在尝试中学会坚强,在探索中抓住机会,慢慢长成能独当一面的人。 2别把 “挑战” 当成 “危险”,试着 “放手让孩子试试” 孩子想做一件有点难度的事,比如自己整理书包、自己学骑自行车,别第一时间说 “你不行,太危险了”。可以说 “妈妈在旁边陪着你,你试试,要是遇到困难咱们一起想办法”。给孩子尝试的机会,他才会知道 “原来我能做到”,慢慢积累勇气,不会因为害怕挑战就不敢迈出脚步。 别 “刻意避开” 困难,而是 “陪孩子一起面对”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挑战,比如孩子学不会系鞋带、拼不好复杂的拼图。别因为怕他着急就帮他做好,而是蹲下来跟他说 “这个确实有点难,咱们一步一步来,先试试把鞋带交叉”。引导孩子把大挑战拆成小步骤,一起慢慢克服,他会明白 “困难不是不能解决的”,慢慢养成面对挑战不退缩的习惯。 还要 “主动给孩子创造小机遇” 别总让孩子待在熟悉的圈子里,偶尔带他接触新事物:比如鼓励他参加学校的兴趣小组,哪怕他一开始有点害羞;带他去尝试没做过的手工,哪怕他做得不完美;甚至让他参与家里的小决策,比如 “周末咱们去公园还是去图书馆,你说说你的想法”。这些小机遇能让孩子学会主动表达、主动探索,慢慢发现 “原来还有这么多好玩的事等着我去做”,不会因为害怕陌生就错过机会。 别在孩子 “失败” 时批评他,而是 “帮他从失败里找收获” 孩子尝试挑战没成功,比如参加比赛没获奖、尝试新游戏输了,别着急说 “我就说你不行吧”。可以说 “你这次已经很努力了,咱们想想,下次怎么能做得更好呀?是不是可以多练习几次”。让孩子知道 “失败不可怕,重要的是从失败里学到东西”,慢慢养成积极面对失败的心态,不会因为一次没做好就不敢再尝试。 父母自己要 “做敢于接受挑战的榜样” 要是咱们自己遇到一点困难就抱怨、遇到新机会就犹豫,孩子怎么会有勇气面对挑战?平时可以跟孩子分享自己的经历:“妈妈今天工作遇到一个难题,不过我没放弃,慢慢找到了解决办法”;“妈妈想尝试学做新菜,虽然可能会失败,但我想试试”。让孩子看到爸妈也在面对挑战、抓住机遇,他会跟着受影响,慢慢也愿意主动接受挑战、寻找机遇。 3 写在最后 教育不是为孩子打造一个 “无菌” 的环境,而是为他搭建一个能让他成长的 “小舞台”,既有挑战让他学会坚强,也有机遇让他展现自己。当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慢慢长大,他会知道 “挑战是成长的机会,机遇是努力的奖励”,无论未来遇到什么,都能从容面对,主动抓住属于自己的机会。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只有经历过风雨的洗礼,才能长成能遮风挡雨的栋梁。教育就是帮孩子推开温室的门,让他在充满挑战与机遇的世界里,慢慢长出属于自己的力量。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