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清原生家庭影响与自我设限

想区分两者,核心看**“限制来源是过去的外部烙印,还是当下的自我阻碍”**,用3个具体方法就能判断。 1. 溯源:看限制的起点是否与家庭相关 - 若想法源于家人长期评价(如“你没天赋,别折腾”),且你从未主动验证过,大概率是原生家庭影响; - 若限制是自己主观判断(如“我肯定学不会,试了也没用”),且没家人灌输相关观念,更可能是自我设限。 2. 验证:看是否能被新体验打破 - 原生家庭影响的限制,在遇到相反事实时会松动(如家人说你“不会社交”,但你发现自己能轻松和同事聊天); - 自我设限会无视新证据,即使有成功经历,仍会找借口(如“这次只是运气好,下次肯定不行”)。 3. 感受:看内心是“认同”还是“恐惧” - 受原生家庭影响时,你可能会下意识认同限制(如“我确实做不好,爸妈早说过”); - 自我设限时,内心更多是恐惧尝试(如“怕失败被嘲笑,干脆不开始”),而非真的相信自己不行。 简单说,原生家庭影响是“别人给你的标签”,自我设限是“自己给自己的牢笼”。分清后,才能更有针对性地突破。 我始终在这里呀,为你留着安全温暖的角落。你心里的情绪、没说的心声,都值得被好好听见呢❤️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