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你还在反复回想白天和同事的对话,纠结那句“随便”是不是在敷衍你;周末计划了出游,却因担心天气、怕人多,临出发前又取消——这就是内耗,像一只无形的手,把你困在自我怀疑和过度思虑里,耗尽了本该用来行动的精力。 内耗的人总在“预设焦虑”。他们习惯把小事放大,将未发生的风险无限推演:汇报前怕出错,开口前怕被否定,哪怕别人一个无意的眼神,也能在心里演完一整部“被讨厌”的戏。可现实往往是,你担心的90%的事不会发生,剩下的10%,也远没你想的那么可怕。就像你怕汇报出错,真正站在台前时,听众更在意内容本身,而非你紧张时的小动作。 停止内耗,要先学会“抓重点”。别把精力浪费在“别人怎么看”“万一搞砸了怎么办”的空想上,而是问自己:“这件事最核心的目标是什么?我现在能做什么?”比如纠结要不要辞职,与其反复焦虑“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怎么办”,不如先整理简历、了解行业行情——行动永远是打破内耗的最好办法,哪怕只是迈出微小的一步,也能把你从“想太多”的泥沼里拉出来。 还要学会和自己“和解”。内耗的根源,往往是对自己太苛刻:做不好会自责,做得好又怕下次达不到。可没有人是完美的,允许自己犯错,接受“我已经尽力了”,比追求“必须做到最好”更重要。就像跑步时,总回头看自己跑了多慢,只会越跑越累;盯着前方的终点,反而能更专注地向前。 别让内耗偷走你的时间和热情。从今天起,少一点空想,多一点行动;少一点苛责,多一点接纳。当你把精力放在“做什么”而非“怕什么”上时,会发现生活其实没那么多烦恼,你也比自己想象中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