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的工作没做好,我得帮他补救”“朋友情绪低落,我必须一直陪着哄”……你是不是总把别人的情绪和责任扛在自己身上?这种“过度负责”的心态,正在悄悄透支你的精力。 过度负责本质是“习惯性讨好”的延伸,大多和成长中被灌输“只有付出才有价值”有关:小时候被要求“要让着弟弟妹妹”,职场上被夸“你最靠谱”,慢慢让你把“照顾所有人”当成自我价值的证明——就像总怕别人淋雨的人,自己明明没伞,却硬要帮别人挡雨,最后把自己也浇得浑身湿透。 但过度负责是把枷锁:它看似能换来认可,实则让你活成一座孤岛。有位职场人因“怕同事挨骂”,连续一周帮同事擦屁股改方案,自己的项目却差点延期;有位姑娘因“怕朋友不开心”,推掉自己重要的面试去陪失恋的朋友,结果错过入职机会。 试着这样调整:先列一份“责任清单”,把属于自己的事(工作KPI、个人健康)和别人的事(同事的工作结果、朋友的情绪出口)明确分开;再练习说“我暂时帮不上,但你可以试试……”,把别人的课题交还给对方。你不必活成谁的“救命稻草”,能先把自己的日子过顺畅,就已经是对生活最大的负责——毕竟这世上,没人能替你撑伞,你得先学会护好自己的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