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知道为什么穷人家的孩子看起来笨笨的 前几天走路上,听到两个妈妈聊天。一个说:”我家孩子怎么这么笨,别人家孩子都会的,他就是学不会。“另一个接话:”可能就是没那个天赋吧。“ 听完我心里五味杂陈。真的是天赋问题吗? 其实不是孩子笨,是环境限制了他们的认知发展。 什么意思?就是穷人家的孩子从小接触的信息量、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路径都太单一了。 举个例子。富人家的孩子问:”妈妈,为什么天是蓝的?“妈妈会说:”我们查一下资料,或者问问科学老师。“然后带孩子去科技馆、买相关书籍。 穷人家的孩子问同样问题,得到的回答是:”天生就是蓝的,别问那么多。“或者”你管那么多干什么,好好学习就行。“ 看出差别了吗? 一个培养的是探索欲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是服从和接受现状。长期下来,思维模式完全不同。 更残酷的是,穷人家长自己就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哪有精力去引导孩子思考?但这不代表没办法改变。 我见过太多逆袭的例子,关键在于主动打破认知边界。 具体怎么做? 第一,多问为什么。不管什么事情,都要问三个为什么。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不能那样?为什么别人可以? 第二,主动接触不同圈层的人。哪怕是在网上,也要关注那些比你优秀的人,看他们怎么思考问题。 第三,把学习当投资,不是消费。很多人觉得买书、上课是花钱,其实是在买未来的赚钱能力。 第四,培养延迟满足能力。穷人思维最大特点就是急于求成,想要立竿见影。但真正的成长需要时间积累。 我有个朋友,农村出身,父母都是农民。但他从小就爱问问题,爱看书。初中时候别的孩子玩游戏,他在图书馆看各种杂书。 高中时候开始思考什么好就业,大学时候就开始规划职业路径。毕业三年,已经是公司中层了。你要明白一个道理:出身确实会影响起点,但不会决定终点。 关键是你要意识到这种差距,然后主动去弥补。 别再用”我就是这样“来安慰自己了。环境可以塑造人,但人也可以改变环境。 从今晚开始,问自己三个问题:我的思维局限在哪里?我可以从谁身上学到什么?我要如何行动? 记住这句话:贫穷限制的不是想象力,而是行动力。想到了就去做,做了就有改变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