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灾难化思维”压垮你的日子

“这次汇报没讲好,我肯定要被开除了”“孩子一次考试失利,将来升学全完了”……生活里,不少人会不自觉把小事往最坏结果推演,这种“灾难化思维”,正悄悄把你拖进情绪的泥沼。 灾难化思维的本质,是大脑在焦虑时启动的“过度防御”模式。可能是过去某次失败被过度指责,或是经历过不可控的挫折,让你习惯用“预演最坏”来逃避潜在伤害——就像怕被烫伤的人,看到热水就认定会被严重灼伤,却忽略了还有杯子、勺子等工具能帮自己安全使用热水。 但这种思维是个陷阱:它看似能让你“提前准备”,实则把生活变成一场自导自演的恐慌剧。有位职场人因一次方案被领导提修改意见,就认定“职业生涯要完”,却没发现领导同时肯定了方案的创意;有位家长因孩子数学没考好,就断言“孩子不是学习的料”,却忽略孩子在语文和体育上的闪光点。 试着这样打破循环:当灾难化想法冒头时,立刻问自己“这件事发生的概率到底有多大?”“就算发生,我能做什么补救?”;再准备一个“现实证据本”,把每次“最坏预想没发生”的经历记下来(比如“上次汇报没讲好,也只是被温和提醒了”)。你不必强行乐观,但也别让想象的风暴,吹塌了真实生活的屋檐——毕竟大多数时候,天不会塌,是你自己先蹲下身,把影子看成了大山。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