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心理边界掌控自我?

[仙女R]生活中你是否会做或经历过这些呢? 总替别人操心,觉得他“应该”那样去做; 总是无法拒绝别人,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父母常闯进孩子的房间或不允许孩子关门,控制欲强; …… 其实这些都是心理边界模糊的表现。 [仙女R]什么是心理边界? 又叫“个人边界”,如同物理空间中有形的边界,每个人都有一个无形的心理边界线。 这条边界线将“外部”与“自我”分隔开,可以让我们知道哪些是合适的行为,当别人越界时,我们该采取哪些措施,以实现个体的心理控制功能。 在人际交往时,我们通常需要划定一个能保持心理舒适的边界范围,在这个范围内的因素是我们可以掌控的,而范围以外的不一定可控。 [仙女R]心理边界模糊会有哪些影响? 心理边界较模糊的人,在社交中常常过度地把自己和别人联系在一起。 比如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同与尊重,会放弃自己原来的立场; 会因外界的指责受挫,会不断回想并为此难过好久; 下意识地考虑别人的想法与感受,担心自己会伤害别人或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在行为表现上像在“讨好”别人,常说的讨好型人格也通常具有模糊的心理边界。 在面对外界时很难进行自我保护与隔离,常把别人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所以会迷失在他人的意见中,失去对自我的掌控感,会认为生活充满了不可控因素,甚至会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 [仙女R]怎么建立清晰的心理边界? 建立清晰的心理边界可以让增强对自我的掌控感,也有助于自我的独立。 [一R]清楚自己的职责 可以问自己想要的、接受的、能做的是什么,同时不想要、不接受、不能做的是什么。在一段关系中自己的定位是什么,这个定位的职责与任务是什么? [二R]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 当别人越界时,要勇于拒绝,学会说“不”,并表达自己不适的感受。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