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遇到问题,父母应该站在那一边

父母应坚定地站在孩子这一边,但不是站在“问题的对立面”去指责他人,而是作为孩子的“同盟者”,先共情理解,再一起面对和解决问题。 核心是“对事不对人”:不盲目护短,也不急于批评孩子。比如孩子和同学吵架,先问“刚才发生的事,你一定觉得委屈吧?”,接住孩子的情绪,再和他一起分析问题、寻找解决办法,让孩子感受到“无论遇到什么,爸妈都会和你一起面对”。 针对2类常见问题的“共情+解决”沟通思路 1. 孩子与同学发生矛盾(如被排挤、吵架) - 第一步:共情接纳情绪 先放下“谁对谁错”的评判,用具体描述接住孩子的感受,比如:“他没带你一起玩,你当时肯定觉得特别孤单/难过吧?换作是我,也会不舒服的。” 这一步能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愿意继续说下去。 - 第二步:引导梳理问题 用开放式提问帮孩子理清情况,而非直接给答案,比如:“你觉得当时怎样做,可能会让情况好一点?”“如果下次再遇到类似的事,你想先试试自己解决,还是需要我陪你一起想办法?” - 第三步:明确支持立场 最后强调支持,比如:“不管你决定怎么处理,妈妈/爸爸都会陪着你。如果需要我和老师沟通,我们也可以一起商量怎么说。” 2. 孩子遇到学习挫折(如考试失利、学不会难题) - 第一步:共情化解焦虑 先否定“否定孩子”的话术,转而共情努力,比如:“这道题卡了这么久,你肯定觉得特别着急/沮丧吧?妈妈看到你一直在试着算,已经很努力了。” - 第二步:拆解问题而非放大 帮孩子把“大困难”拆小,比如:“我们一起看看,这道题是第一步的公式没记住,还是中间的步骤算错了?咱们先解决其中一个小问题试试。” - 第三步:传递“允许不完美”的态度 最后缓解孩子的压力,比如:“这次没做好没关系,咱们找到问题在哪,下次就能进步一点。学习本来就是慢慢摸索的过程,爸妈不催你,咱们一起慢慢来。”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