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手记内容已经得到当事人的许可,且文中人物皆为虚名。今日接待的是恋爱三年的张小姐与李先生。张小姐语气急促,说自己上周提起“周末想和朋友聚餐”,男友当时“嗯”了一声,结果周末她准备出门时,李先生却抱怨“怎么没提前说”。李先生则皱眉解释:“我以为她只是随口一提,平时她说的很多事都没下文。” 咨询中发现,张小姐的表达习惯是“抛出想法期待互动”,她提及聚餐时,实际隐含的需求是“希望你参与规划,确认我的安排”。而李先生将这类表述归为“非确定性信息”,习惯等对方明确“必须执行”的指令才会当真。这种“模糊表达”与“指令思维”的冲突,让张小姐觉得“他从不认真听我说话”,李先生则认为“她的话需要猜谜”。 我让他们还原对话场景:当张小姐说“周末想聚餐”时,引导她补充“你觉得哪家餐厅合适?我们要不要提前订位?”;而李先生练习回应“你想和谁去?需要我帮忙安排时间吗?”。当张小姐听到具体询问时,情绪明显放松。沟通障碍常源于“我以为你懂”的思维定式,与其抱怨“你不懂我”,不如把“潜台词”转化为“明需求”,让语言成为桥梁而非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