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部门季度总结会上,我当着所有人的面,对新来的实习生小林说了句:“这点事都做不好,整个报表的数据错了三处,你知道这会让我们组的业绩排名掉多少吗?” 小林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手里的笔都在抖,低着头说“对不起姐,我下次一定注意”。那天会后,她主动申请调到了别的组,我才发现自己那句话有多伤人。 其实小林刚来的时候特别积极,每天最早到公司,帮大家整理文件,甚至主动帮我带咖啡。这次报表出错,后来我才知道,她为了赶在截止日前交,前一天晚上熬到两点,中间还帮另一个同事处理了紧急的客户电话。她不是不努力,只是经验不足,加上被临时的工作打断,才出了错。而我当时只看到了结果,没看到她熬红的眼睛和桌上没吃完的面包。 后来我去找她道歉,她犹豫了很久才说:“姐,其实我不怕出错,我怕的是你说‘这点事都做不好’。那天我觉得自己像个没用的废物,连最简单的报表都搞砸了,甚至怀疑自己根本不适合做这份工作。” 我听了心里像被针扎了一下——我自己刚入职时,不也因为把合同日期写错被领导当众批评过吗?当时我躲在卫生间哭了半小时,后来好几个月都不敢主动接工作,生怕再出错。 现在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想批评别人时,先停下来问自己三个问题:这件事有没有我没看到的努力?我的话是在解决问题,还是在发泄情绪?如果我是对方,听到这句话会是什么感受?上个月带新人做项目时,有个姑娘把客户需求理解错了,我深吸一口气说:“这个方案的方向和客户想要的有点偏差,不过你在成本控制这块做得特别好,我们一起看看需求文档,再调整下框架怎么样?” 她眼睛一亮,立刻凑过来说“好呀好呀”,后来那个项目她做得特别用心。 原来语言真的有温度,冷言冷语会把人推远,而一句带着理解的话,能让对方愿意和你一起往前走。职场里哪有那么多“笨人”,更多时候,我们只是需要一句“没关系,我们一起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