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意的画面,总会想起不幸福的童年

画面触景伤怀?别失控,用“三步法”接住童年情绪 走在路上看见别的孩子被家长牵着手买糖,刷视频瞥见相似的旧玩具,甚至只是闻到一碗熟悉的、曾伴着争吵的饭菜香——这些不经意的画面,总能像钥匙一样,打开童年不幸记忆的闸门,让情绪瞬间崩塌。其实,这种“触景生情”不是你的脆弱,而是童年未愈合的情绪在“求救”,应对它不用硬扛,做好三步就能慢慢稳住。 第一步,先“暂停”情绪,别让它牵着走。当画面触发回忆,委屈、愤怒、难过涌上来时,别逼着自己“别想了”,也别任由情绪蔓延。可以试着做一个简单的“暂停动作”:深吸三口气,指尖轻轻掐一下手心,或者在心里默念“现在的我很安全,这只是回忆”。这个动作能帮你从“沉浸回忆”拉回“当下现实”,就像给失控的情绪踩了一脚刹车,避免它彻底淹没你。很多人会觉得“情绪来了挡不住”,但其实哪怕只是一秒的暂停,也能让你从“被动承受”变成“主动应对”。 第二步,给“触发画面”和“回忆”做个“切割”。情绪失控的核心,是我们把“当下的画面”和“童年的不幸”绑在了一起:看见别人被偏爱,就自动联想到自己小时候的孤单;看见旧玩具,就立刻想起当时被抢走的委屈。其实,当下的画面只是“巧合”,和你的童年没有必然联系。可以试着在冷静后问自己:“现在这个画面里,有没有伤害我的人?有没有让我危险的事?”答案大概率是“没有”。慢慢学会区分“当下的事”和“过去的事”,就像把两件缠在一起的线分开,画面还是那个画面,但不会再轻易扯出童年的伤口。 第三步,用“当下的小温暖”,覆盖回忆的冷。那些触发情绪的画面,本质是“空白的钩子”,刚好勾住了童年的不幸。既然如此,我们也可以给这个“钩子”挂上新的、温暖的东西。比如,下次再看见孩子被家长牵着手买糖,别只想起自己的孤单,不如转身给自己买一块喜欢的糖,告诉自己“现在我能给自己想要的甜”;再闻到那碗熟悉的饭菜香,别只想起争吵,不如试着自己做一碗,或者找朋友一起吃,给这股香味添上“开心的记忆”。当当下的温暖越来越多,那些触发回忆的画面,会慢慢从“伤人的开关”,变成“提醒自己被爱着”的信号。 童年的情绪伤口,从来不是“看见一次就痛一次”的宿命。只要每次触发时,都用温柔的方式接住自己,慢慢切割回忆、积累温暖,终有一天,再看到那些画面,你心里不会再是汹涌的情绪,只会轻轻一笑:“都过去了,现在的我很好。”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