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陪孩子拼乐高,他拼到一半发现少了个关键零件,瞬间把积木扔在桌上,红着眼眶说 “不拼了,根本拼不好”。我第一反应是想赶紧找备用零件帮他补上,可手伸到一半突然停住 —— 平时总说要让孩子坚强,可每次他遇到点难事儿,我不都在偷偷帮他 “扫平障碍” 吗?很多家长都有过这种纠结吧?看见孩子被难题困住哭鼻子,听见他因为失败说 “我不行”,心里就像被揪着一样。要么忍不住替他把问题解决掉,要么急着说 “这点小事有什么好哭的”,可到头来,孩子下次遇到挫折,还是会慌神、会退缩。 2我们总希望孩子的成长之路顺顺利利,却忘了人生哪有那么多一帆风顺。就像花会遇到暴雨,草会经历寒冬,孩子也一定会碰到考砸了、被拒绝、做不好事情的时候。教育从来不是帮孩子避开所有逆境,而是教会他,就算身处逆境,也能找到办法开出花来。 别在孩子受挫时急着 “灭火”,先接住他的情绪。 他难过的时候,不用急着讲道理,不如蹲下来抱抱他,说 “妈妈知道你现在特别难受,要是想哭就哭一会儿”。当孩子知道自己的情绪被理解,他才会有勇气面对眼前的困难,而不是一味逃避。 也别把 “失败” 说得太可怕,试着和孩子一起 “复盘”。 比如他做手工没做好,别只说 “没关系,下次再试”,可以问问他 “刚才哪一步觉得最难呀?咱们要不要看看是哪里出了问题”。让孩子明白,失败不是 “终点”,而是帮他找到更好方法的 “台阶”,慢慢就不会那么怕挫折了。 更别总说 “我帮你”,多说说 “你可以试试”。 哪怕他一开始做得不好,哪怕会走弯路,也让他自己去尝试。比如他整理书包总弄乱,别直接帮他重新整理,告诉他 “你可以先把书本和文具分开放,试试会不会更整齐”。孩子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慢慢长出 “扛事儿” 的底气。 养孩子就像培育一株花,我们不能替它挡住所有风雨,却能教会它在风雨里把根扎得更稳。等它学会在逆境中吸收养分,就算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能顽强地绽放。毕竟教育的真正意义,不是让孩子永远不摔倒,而是让他摔倒后,能自己站起来,笑着说 “我还能再试试”。当孩子学会在逆境中绽放,他走过的每一段难走的路,都会变成照亮未来的光 ——逆境不是成长的阻碍,而是让光芒绽放得更耀眼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