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共情式倾听能力?

提高共情式倾听能力的核心,是从“听内容”转向“听情绪、懂需求”,关键在“专注回应”而非“评判解决”,具体可通过3个易操作的方法练习: 1. 先“物理专注”,再“心理投入” 放下手机、关掉电视,身体微微前倾并看着对方眼睛,用小动作(比如点头、“嗯”“我在听”)传递“我没分心”。比如家人说工作烦心事时,别一边刷手机一边听,哪怕只专注5分钟,也比“心不在焉”更能让对方感受到被重视。 2. 先“回应情绪”,再“讨论事情” 听到对方说话时,先捕捉情绪关键词(比如“累”“委屈”“着急”),并把情绪“反馈”给对方。比如家人说“今天带娃一整天,饭都没好好吃”,别直接说“那你下次提前做点”,而是先回应“天呐,一整天没好好吃饭,肯定又累又饿,太辛苦了”——先接住情绪,对方才会愿意继续聊,避免因“没被理解”而抵触。 3. 用“提问探需求”,不“打断下结论” 别中途打断说“我觉得你应该……”,而是用开放式提问引导对方多说。比如对方抱怨“和同事闹矛盾了”,可以问“当时他那么说,你是不是特别委屈?”“你现在最希望这件事怎么解决?”,既帮对方梳理情绪,也能更精准地懂他的真实需求,而非凭自己猜测下判断。 如果想针对性练习(比如和老人、孩子沟通时的共情倾听),我可以帮你设计1-2个家庭场景的模拟对话脚本,你能直接套用练习,需要试试吗?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