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不断积累成就感

成就感是成长的动力,也是自信心的养料。孩子的成就感始于他们敢去做。刚开始时,孩子害怕去做,对自己没有信心,犹豫不决,不敢迈出第一步。这个时候,父母就不要站在原地观望,而是要告诉孩子“你能行”。有了父母的鼓励,孩子对自己也会有信心,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孩子不断积累成就感,有了这种不断向上的自信,才会不断向前进。 成就感是孩子培养自信的开端。有些孩子做事情犹豫不决,迟迟不敢迈出第一步,就是内心对自己没有自信。害怕自己会把事情搞砸,害怕失败后,父母会对自己失望。我家孩子之前学校要开运动会既兴奋又害怕,我发现孩子的情绪之后,询问他这是怎么了。他告诉我:老师让他跑800米,但他又害怕自己跑最后一名。我安慰他,没关系,你在班上都可以跑第一名,我相信你能行。之后,他勇敢地去参加了运动会,也拿到了不错的成绩。孩子在得到我们的鼓励和肯定时,会增加自信心。 成就感会激发孩子的内驱力。我们在面对新事物或者刚接手新工作,难免会手忙脚乱,但时间久了,就可以得心应手。孩子也是一样的,学习新的知识,会不熟练,或者经常犯错。我们在看到孩子犯错时,不要第一时间去指责孩子,而是帮助孩子梳理解题思路。让孩子体验到用自己的方法解开难题的快乐和成就感。这比我们对孩子无端地指责和惩罚孩子不能玩,效果会更好。孩子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之后,才会有动力主动去学习。如果孩子经常失败,逐渐失去信心,那我们就可以创造机会让孩子获得成就感。从而让孩子重拾信心。心理学阿尔弗雷德说过:一个孩子终身所寻求的就是两样东西,一个是归属感,一个是价值感。成就感能够给孩子带来正面情绪,遇到难题也会积极去应对。我们在处理问题时,不断鼓励自己,肯定自己,那我们的头脑就会更加清楚如何解决问题。当我们处理完之后,还会在内心再一次感谢自己。这是因为我们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而不是从开始就认为自己不行。孩子也是一样的,面对问题,能够积极去面对,从而获得自豪。他才会不断地去摸索,增加对学习的兴趣。孩子的性格也会是积极乐观的,并学会积极去解决问题,而不是自怨自艾。我们要让孩子相信自己“我能行”。不断去肯定孩子的努力,及时给予孩子正面的反馈。 获得成就感还有一个好处是养成成长型思维。孩子在努力的过程,就会明白问题是需要靠自己的努力和行动去解决的。而不是靠自己的天赋,学会如何积极应对。他们不会轻易放弃,而是会不断去尝试和接受挑战。孩子的心态也是积极的,学会总结经验,能力也会不断提升。就算是失败了,也不会否定自己,知道失败只是暂时的,而且还会听取我们的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成就感是鼓励孩子跳出不自信的恶性循环,帮助孩子建立“我能行”的心理。成就感是孩子的起点,让孩子体验自豪感带来的快乐。内驱力的养料,不断积累的自信。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