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受害者思维

我们可以分三步来看这件事: 1. 怎么知道自己是否有“受害思维”? 受害思维的核心是“我总是被外界伤害的那一个”,感觉自己无力改变。你可以对照下面几点,看看是否有共鸣: - 语言习惯:是不是经常说“都怪XX”、“我没办法”、“为什么总是我”? - 归因方式:遇到问题,第一反应是找外部原因(别人、环境),还是先看自己能掌控的部分? - 情绪状态:是否经常感到委屈、愤怒、无助,觉得全世界都不理解你? - 行为模式:是否习惯等待别人来拯救,而不是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 2. 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思维? 这通常不是你的错,可能源于: - 成长经历:童年时真的经常被忽视或指责。 - 负面事件:曾经遭遇过重大的不公或伤害。 - 心理保护:把责任推给别人,能暂时保护自己的自尊,避免感到“我不够好”。 3. 如何改变?(可执行的3步法)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试试从下面三步开始: 第1步:觉察与暂停 当“受害者”感觉上来时,先深呼吸,对自己说:“停一下,我又进入那个模式了吗?” 第2步:转换视角 问自己两个关键问题: 1. “在这件事里,我能掌控的部分是什么?” 2. “下次遇到类似情况,我可以做些什么微小的改变?” 第3步:采取行动 从小事做起,哪怕只是向前迈出一小步,也能打破“我无能为力”的循环。 改变是一个过程,对自己多些耐心。你已经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觉察和想要改变的意愿。 如果你愿意,我们可以做一个小练习。你可以回想一个最近让你感到委屈或无力的具体场景,告诉我发生了什么。我可以帮你一起分析,看看其中可以运用到哪些思维转换的技巧。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