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自己:走出误区终身修行的旅程

在人生的旅途中,如何爱自己成为了一个常常被忽视的课题。爱自己并非自私,而是深层的自我关怀与价值认可。然而,很多人对爱自己的理解存在误区,将之与外在成就、他人评价绑定,甚至将自我放纵、苛责等错误认知当作爱自己的表现。本文将引导你走出误区,重新学会爱自己。 一、走出爱自己的误区 误区一:只有优秀才能爱自己。很多人认为只有变得足够好、变瘦、变有钱或者升职了才能开始爱自己。然而,这种认知忽略了当下的自己,不完美但依然值得被温柔对待。 误区二:放纵不是爱。将熬夜、暴饮暴食、拒绝努力视为爱自己的表现是错误的。真正的爱自己应该是对自己的善待和呵护,而非放任自流。 误区三:爱自己是自私冷漠。担心关注自我需求被贴上“自私”的标签,而习惯性优先满足他人。但事实上,爱自己与关爱他人并非对立关系,反而前者是后者的重要基础。 二、建立自我价值感 要建立“自我价值的绝对性”观念,你的价值不取决于他人评价或外在成就。学会用“自我接纳”替代“自我批判”,以客观、温和的态度看待自己的不足。同时,要区分“自我与行为”,把“行为的结果”与“自我的价值”分开看待,不因一次失败就全盘否定自己。 三、用行动滋养内在 通过具体行动来滋养内在的自己。首先,善待身体,关注身体信号,照顾好自己的基本需求。其次,建立个人边界,保护自己的空间和权益。再者,接纳并滋养情绪,不必强迫自己立即开心起来,而是安静地陪伴自己的情绪。最后,允许自己不完美,接受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四、终身修行的旅程 爱自己是一场持续的修行。在实践过程中,你可能会在某一刻突然领悟,也可能在遇到挫折时再次陷入自我否定。但重要的是,当你偏离轨道时能及时觉察并拉回自己。这是一场终身的探索与实践,值得我们持续努力。 总之,爱自己是接纳自我、滋养内心、建立边界的深层能力。通过认知重建与行为落地的方式,我们可以重新学会爱自己,开始这场终身修行的旅程。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