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期:藏在对抗背后的“渴望被看见”

孩子叛逆期,很多家长最先感受到的是“失控”——曾经听话的孩子突然变得爱顶嘴、故意唱反调,甚至用冷战隔绝沟通。但这份看似“对抗”的背后,往往藏着孩子未被察觉的心理需求,家庭教育的关键,从来不是“压制叛逆”,而是“读懂叛逆背后的声音”。 叛逆期的孩子,正处于“自我觉醒”的阶段。他们渴望证明“我长大了,能自己做决定”,却又缺乏足够的经验和能力,所以会用“反对家长”的方式试探边界。比如家长让孩子穿厚外套,孩子偏要穿单薄的卫衣,不是故意“找茬”,而是想通过“自主选择”确认自己的存在感。这时若家长用“我是为你好”强硬压制,只会让孩子觉得“我的想法没人在意”,反而加剧对抗;但如果说“我知道你想自己选,不过今天风大,要不要把外套放包里,冷了再穿?”,既尊重了孩子的自主需求,也传递了关心,反而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很多时候,孩子的“叛逆”也是“求助信号”。可能是在学校遇到了挫折,却不知道怎么表达;可能是觉得家长只关注成绩,不关心自己的感受。他们用“发脾气”“不配合”的方式吸引注意,本质上是希望家长能“多问问我怎么想”。家庭教育的核心,从来不是“管教”,而是“看见”——看见孩子叛逆背后的渴望、委屈和不安,用耐心和尊重搭建沟通的桥梁,孩子才会愿意放下对抗,敞开心扉。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