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带孩子去公园,邻居家小孩想玩他的玩具车,他立马把车抱在怀里往后躲,嘴里还喊着 “这是我的!”。我当时有点尴尬,下意识想劝他 “跟小朋友一起玩嘛,别这么小气”,可看着他紧绷的小脸,又突然意识到,我好像没问过他 “为什么不想分享”。其实很多家长都有过类似的纠结吧?总觉得 “分享” 是孩子必须学会的品质,看到孩子护着自己的东西,就忍不住着急,甚至会强迫孩子把东西拿出来。可这样做之后,孩子要么委屈哭鼻子,要么下次藏得更严实,根本没明白 “分享” 到底是怎么回事,反而可能对 “分享” 产生抵触。 2我们总忘了,孩子对 “属于自己” 的东西,有着很强烈的在意。他护着的可能不只是一个玩具、一块饼干,更是 “这是我的,我能做主” 的安全感。如果我们不顾他的感受,硬要他 “分享”,反而会打破这份安全感,让他觉得 “爸爸妈妈不站在我这边,还要把我的东西拿走”,这样怎么能让他体会到分享的快乐呢?想让孩子懂得分享,关键是要在关爱里慢慢引导,别用 “道理” 去逼他。首先要尊重他的 “所有权”,比如他不想把绘本给别人时,别急着批评,先跟他说 “这是你最喜欢的绘本,不想给别人看很正常”,让他知道自己的感受被理解。然后,多给孩子创造 “分享有收获” 的体验,比如跟他说 “我们把你的小零食分一些给妈妈,妈妈也会把水果分你一半呀”,让他发现分享不是 “失去”,而是能换来更多温暖。还有,别吝啬夸他的小进步,哪怕他只是主动把玩具递给小朋友玩了一小会儿,也可以抱抱他说 “你刚才跟小朋友一起玩玩具,妈妈看到你笑了,是不是很开心呀”,让他把 “分享” 和 “快乐” 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