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真正能够让人成长的事情,往往都不是让人感到舒服的,反而常常伴随着压力、挑战甚至痛苦。这是因为成长本质上是一个突破自我舒适区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打破固有习惯、面对未知和不确定性的过程。而人性天生趋利避害,追求舒适、安全和即时满足,这是人类在漫长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存机制。然而,正是这种对舒适的天然偏好,使得我们在面对真正重要的成长机会时,常常选择逃避或拖延。因此,那些让我们感到不轻松、甚至有些抗拒的事情,往往才是真正推动我们进步的关键。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人的成长是一个不断适应新环境、学习新技能和应对新挑战的过程。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指出,个体的认知能力是通过与环境的互动不断建构和重构的。在这个过程中,个体需要不断面对认知冲突和不确定性,通过解决问题和调整思维方式来实现认知的升级。这种认知的升级往往伴随着不适感,因为我们需要跳出原有的思维框架,去接受新的观点和信息。例如,一个习惯了固定思维模式的人,在面对需要创新和灵活应对的问题时,可能会感到困惑和不安,但正是这种不适感推动他去拓展思维边界,从而实现认知的成长。
同样,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也强调了人在不同生命阶段需要面对特定的心理社会危机,比如青少年时期的身份认同危机、成年早期的亲密关系危机等。这些危机的解决需要个体走出舒适区,去探索自我、建立关系和承担责任。虽然这些过程往往伴随着焦虑和压力,但正是通过克服这些危机,个体才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心理社会发展。例如,一个年轻人在离开家乡去大城市打拼时,可能会感到孤独和不适应,但这种不适感正是他成长和独立的必经之路。
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人的行为往往受到奖励和惩罚的驱动。舒适的事情通常能够带来即时的愉悦和满足感,因此我们更容易倾向于重复这些行为。然而,这些行为往往并不能带来长期的成长和进步。相反,那些让我们感到不轻松的事情,比如坚持锻炼、学习新技能、面对困难和挑战等,虽然短期内可能不会带来明显的回报,甚至可能让人感到痛苦和挫败,但它们却是塑造长期能力和竞争力的关键。行为心理学家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指出,行为的改变需要通过适当的强化来实现,而真正的成长往往需要我们主动选择那些短期内可能不会带来奖励但长期有益的行为。
举个例子,一个人想要减肥和保持健康,最舒服的方式可能是继续吃高热量的食物和保持久坐的生活方式,但这种方式显然无法带来健康的身体。相反,他需要选择那些让他感到不轻松的事情,比如控制饮食、坚持运动和规律作息。虽然这些行为在短期内可能会让他感到饥饿、疲惫和不适,但通过持续的努力,他最终能够收获健康的身体和更强的自律能力。这个过程正是通过对抗人性中对舒适和即时满足的追求,来实现长期成长的典型例子。
从动机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人的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因为对某件事情本身感兴趣或感到有意义而产生的动力,而外在动机则是指个体为了获得外部奖励或避免惩罚而产生的动力。那些让我们感到舒服的事情,往往是因为它们符合我们的内在动机,比如看喜欢的电影、吃喜欢的食物等。然而,这些事情虽然能够带来短暂的快乐,但并不一定能够带来长期的成长。相反,那些让我们感到不轻松的事情,比如学习一门困难的学科、完成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等,往往需要我们依靠外在动机或延迟满足的内在动机来驱动。
心理学家德西和瑞安提出的自我决定理论强调,真正的成长和幸福感来源于个体对自主性、胜任感和归属感的需求的满足。而这些需求的满足往往需要我们走出舒适区,去面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和目标。例如,一个学生在学习一门难度较高的课程时,可能会感到压力和不适,但通过克服这些困难,他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还能够增强对学习的胜任感和自主性,从而实现更深层次的动机满足和成长。
此外,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人的大脑天生倾向于避免痛苦和追求快乐。当我们面对挑战和不适时,大脑中的杏仁核会激活压力反应,让我们感到焦虑和恐惧。然而,研究表明,适度的压力和挑战不仅不会损害大脑功能,反而能够促进神经可塑性的发展,即大脑根据经验和学习不断调整和优化神经网络的能力。这种神经可塑性是学习和成长的神经基础。例如,当我们学习一项新技能时,大脑中的神经元会形成新的连接,而这种连接的建立需要我们不断练习和克服困难。
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成长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而自我实现需要个体不断超越自我、追求更高层次的目标和价值。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实现的需求,即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创造力,实现个人的理想和目标。而这种自我实现的过程往往伴随着不适和挑战,因为我们需要不断突破自我限制,去面对未知和不确定性。例如,一个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可能会经历灵感枯竭和自我怀疑的痛苦,但正是通过克服这些困难,他才能够创作出真正具有深度和价值的作品。
真正能够让人成长的事情,往往都不是让人感到舒服的,因为它们需要我们对抗人性中对舒适和即时满足的追求。通过直面挑战、突破舒适区和坚持长期努力,我们才能够实现认知、情感和能力的全面成长。虽然这个过程可能充满不适和困难,但正是这些不适感推动我们不断超越自我,成为更强大和更完整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