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双赢思维”培养青春期孩子的自律

本手记内容皆得到当事人的许可,手记中的人名皆为虚名。

科维博士的“双赢思维”,在后面的章节触动我的是亲子教育。

在生活中,我们对孩子往往只有要求,或是控制,却没有思考到平等相处的好方式。

博士的女儿十六岁时,就家里汽车的使用问题签订了一个双赢绩效协议。

根据协议,他女儿必须遵守交通规则;负责清洁和保养汽车;在父母的许可下将车作正当用途;必要时担任父母的司机;自觉完成分内的事情,不需别人提醒。

而博士则负责提供资源,如汽车、汽油和保险;他们每周碰面一次,通常在周日下午,评估女儿的一周表现。

只要她能够完成协议规定的任务,她就可以使用汽车。如果她没有完成,就会失去使用权。

协议从一开始就明确了双方对彼此的期望。使用汽车,满足交通需要让孩子受益;博士夫妻则不必再操心汽车的清洁和保养,自己的交通需要也偶被满足。

博士女儿的诚信、善良和判断力,加上他们之间充足的情感账户储蓄, 足以让她进行自我管理,他们不需要时刻监督她的一举一动,费神怎么处置她。协议让他们三个人都得到了解放。

双赢实际上就是互相依赖、互相支撑,让我思考到孩子无法自律,我该如何在“双赢思维”上得以破解。

刚上初一的儿子,面对突然增量的学习任务,总是无法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我每天给他安排,监督完成,实际上他自己却不会控制自己的时间,导致我稍不留神,他就时间不够用,晚上很晚都不能休息。

儿子回来后有两个习惯,一是喜欢跟我分享在学校发生的事情,二是听书,不管干什么,总忍不住要听书。 那每天给他专门安排十五分钟左右分享学校生活,用心聆听,积极参与到他的学校生活中。 每周总结,没有拖拉时间,影响睡眠时间,周末可以奖励两个小时听书时间。 这样把他喜欢的事情作为鼓励,让他自己学会总结复盘,自律不是逼出来的,而是在理解和鼓励中形成的。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