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拆屋效应 拆屋效应是指先提出一个难以被接受的“大要求”,在对方拒绝后,再提出一个相对容易接受的“小要求”,此时对方答应“小要求”的概率会显著提高。这一概念源于鲁迅在《无声的中国》中的比喻:“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生活中拆屋效应的应用十分常见:比如商家想让顾客购买一款中档商品,会先推荐价格远高于预算的高档款,顾客拒绝后,再介绍中档款,顾客会觉得“比高档款划算”,更易下单;孩子想让家长买玩具,先提出买价格昂贵的游戏机(大要求),被拒后再提买便宜的积木(小要求),家长同意的可能性会增加。 其本质是利用了人们的“折中心理”:当面对难以接受的要求时,人们会产生抵触情绪,但当对方退一步提出更合理的要求时,人们会出于“补偿对方让步”的心理,更愿意接受后者。不过,使用这一效应需注意尺度,若“大要求”过于离谱,可能会让对方产生反感,反而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