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先“接住”情绪,再沟通事实 父母的否定有时是习惯,未必是真的否定你的人。下次他们说“你这做得不行”时,先别着急反驳(比如不说“你根本不懂”),可以试着先回应情绪,再讲具体情况: “妈/爸,我听你这么说有点难过(先共情),其实这次我是按XX方法做的,中间遇到了XX问题(讲事实),你觉得哪里可以改改吗?(把否定变成具体议)” 这样不容易吵起来,也能让他们看到你的想法。 2. 用“小成果”打破固有印象 如果他们总说“你肯定做不好”,可以从一件小事开始,主动展示你的能力。比如: - 要是他们觉得你“不会安排时间”,就把自己的学习/工作计划写下来,做完后拿给他们看; - 要是觉得你“不懂照顾自己”,就主动做一顿简单的饭,或者把房间收拾干净。 慢慢积累这些“小证明”,他们会逐渐意识到“原来孩子能做好”。 3. 必要时“温和坚定”地划界限 如果否定变成了打击(比如“你怎么这么笨”),别忍着,也别硬碰硬。可以认真地说一次: “爸/妈,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好,但每次你说‘我很笨’,我真的特别受伤,也会怀疑自己。以后能不能别这么说?我更想听听你们觉得我哪里能改进,而不是直接否定我这个人。” 明确告诉他们“你的话让我不舒服”,比默默委屈更有用。 4. 自己先当“自己的支持者” 如果暂时得不到父母的认可,记得先认可自己。比如每天写一件“今天我做得好的小事”(哪怕是“今天按时完成了作业”“主动帮家里倒了垃圾”),慢慢积累对自己的信心——毕竟,你是什么样的人,不该只由父母的评价决定呀。 其实很多父母的“否定”,背后藏的是“担心你不够好”,只是用错了方式。试着一点点沟通,哪怕改变慢一点,也会比一直委屈好很多。如果试过之后还是很难受,也可以找信任的老师、朋友聊聊,你值得被好好对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