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孩子灵气的方法就是两个字:留余

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意思是,教孩子读书,不在于贪多,而在于学透。一个孩子能背两百字,你就只教他一百字,让他精神有余力,才有自得其乐的可能。这不是告诉我们,学习也要留余吗?这太不可思议了,这跟我们现代教育观念严重相悖。现在提倡刻意学习,能学一百字的,加强一下,努力达到一百五十字;能学两百字的,可以再加强一下,学两百四十字。再回过头来细想:留余真是我们祖宗的大智慧,非常有道理。二学习时间要留余,别让孩子变成 “学习机器”。去年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调查显示,72%的小学生每天课后学习超过3小时,自主支配时间不足1.5小时。孩子需要发呆的时间,需要蹲在路边看蚂蚁搬家的时间,这些看似 “浪费” 的时间,其实是在滋养他们的想象力。但现实是,我们没看到孩子坐在书桌前,心里就发慌,拼命催孩子赶紧写作业去,作业写好了也要预习、拓展或者看书。时间就是知识,得一分一秒用好。我同事之前给孩子排满了课后班,孩子写作业总走神。后来她每天留1小时让孩子自由安排,孩子居然开始自己研究昆虫,还写了本 “昆虫日记”,在学校项目化学习活动中展出,眼里的光又亮了。建议:每天至少留出1小时,完全由孩子自己支配。可以玩、可以发呆、可以什么都不干。这不叫浪费,叫“精神呼吸”。三学习难度要留余,别盲目超前学。现在,提前学竟成了一种风气,低年级学高年级的,小学学初中的。也不管自己孩子实际学力如何,大多时候成了跟风。去年任教班级有个家长,非要让刚上三年级的孩子学六年级的数学。孩子上课听不懂,回家哭着说 “我太笨了”,后来连普通数学题都不敢做了。就像种小树,还没长结实就强行拉枝,只会把树拉断。教育导师说,孩子的学习难度要 “跳一跳够得着”,太简单没挑战,太难会挫败,只有适合的难度,才能让孩子越学越有劲。建议:别盲目超前。幼儿园学小学的,小学学初中的。孩子理解不了,只能死记硬背,最后学了个“假懂”。真正的优势,是把当下的东西学透,形成思维习惯。四学习内容要留余,别贪多嚼不烂。我见过最夸张的,一个三年级孩子又学钢琴、又学舞蹈、还学编程和围棋,甚至作文,结果钢琴弹错音,舞蹈记不住动作,作文混个班里中等,实际上啥都没学好。术业有专攻,与其让孩子在多个领域浅尝辄止,不如选一个孩子真正喜欢的深入学。我同事家孩子只爱下棋,家长没逼他学别的。现在才四年级,已经拿了市级围棋比赛三等奖,说起下棋时的样子,自信又灵动。建议:别贪多。钢琴、画画、编程、围棋……全都要?不如选一两个孩子真正喜欢的,深耕下去。术业有专攻,样样通,样样松。五王阳明还有一句话:“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孩子天性爱玩,讨厌被束缚。留余,是一种信任,也是一种成全。给孩子留点余地,他才有空间长大; 给孩子留点余力,他才有力气奔跑; 给孩子留点余味,他才会觉得——学习,原来是件有趣的事。留余,才会让孩子的灵气圆满。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