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火”烧了自己的生活

别让“火”烧了自己的生活 愤怒不是“坏情绪”,而是身体发出的“警报信号”——它在提醒你“边界被侵犯”“需求没被满足”,但很多时候我们要么被愤怒带着走(大喊大叫、冷战拉黑),要么强行压抑它(说“我没事”却偷偷委屈),最后反而让自己受伤。这篇手记记录了我面对愤怒的3个真实片段,或许能帮你更从容地和它相处。 1. 被同事甩锅时:先“暂停”,再“拆解”愤怒 上周项目出了错,同事在会上把责任推给我,我当时攥着笔的手都在抖,脑子里全是“你怎么能撒谎”“我必须马上反驳”。但我强迫自己深呼吸了3次,先对领导说“我需要10分钟整理下细节,之后单独和您沟通”,然后走出了会议室。 回到工位后,我在纸上写:“我愤怒的是什么?”——不是“同事甩锅”,而是“我的工作成果被否定”“我被冤枉会影响领导对我的判断”。接着写:“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是“澄清事实”,而不是“和同事吵架”。 半小时后,我带着项目记录找到领导,一条条说明我负责的部分和时间节点,最后补充:“可能我和XX在对接时没同步清楚,后续我会加强沟通。” 领导很快理清了责任,同事后来还私下找我道歉。原来愤怒时别急着“反击”,先拆穿它背后的“真实需求”,解决问题会更高效。 2. 被家人否定时:别“压抑”,用“我句式”说出来 我妈总喜欢拿我和表姐比,上次视频又说“你看你表姐都升职了,你怎么还在原地不动”,我当时心里像堵了块石头,想说“你根本不懂我的工作”,但又怕她难过,只好说“知道了”,然后挂了电话,对着抱枕闷坐了一下午。 后来我发现,压抑的愤怒会变成“隐形刺”——之后几天我都故意不接我妈的电话。直到有天我试着用“我句式”和她沟通:“妈,你说我不如表姐时,我会觉得你没看到我这半年加班做的项目,也会担心你觉得我不够努力,心里特别委屈,所以那天没好好跟你说话。” 我妈愣了一下,说“我就是怕你压力大,没想到说重了”。原来愤怒不用憋着,用“我觉得”代替“你总是”,家人更容易理解你的感受。 3. 对自己愤怒时:别“指责”,换个“朋友视角” 前阵子因为粗心,弄丢了重要的客户资料,我对着电脑骂自己“怎么这么没用”“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越骂越崩溃,甚至想干脆辞职。后来我突然想起,之前朋友犯错时,我会说“没关系,咱们先想办法补救,下次注意就好”,为什么对自己这么苛刻? 我试着在笔记本上写:“如果是朋友弄丢了资料,我会怎么帮她?”——首先帮她联系客户说明情况,其次整理备份资料,最后提醒她下次存云盘。接着我照着这个步骤做:当天就联系客户道歉,幸好客户有备份;之后把所有资料分类存到云盘,还设了自动备份。做完这些,我发现对自己的愤怒少了很多——原来愤怒不止针对别人,也会针对自己,这时别当“批评家”,试着当自己的“朋友”,问题反而更容易解决。 手记小结:和愤怒相处的3个小技巧 1. 情绪降温法:愤怒上头时,先做“5秒深呼吸”(用鼻子吸气5秒,嘴巴呼气5秒),给大脑留出“反应时间”,避免冲动做事。 2. 需求追问法:问自己“我愤怒的背后,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是尊重、理解,还是解决问题),找到需求后,直接针对需求行动。 3. 自我关怀法:如果对自己愤怒,试着说“我现在很难过,但犯错很正常,我可以慢慢改”,别用指责加重情绪负担。 愤怒就像手里的火苗,握得太紧会烧到自己,完全松开又可能点燃别的东西。学会轻轻“托住”它,看清它的样子,它就不会再成为你的负担,反而能帮你更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需要我针对“如何应对他人的愤怒”这部分补充具体内容吗?比如面对伴侣、客户发脾气时的沟通技巧,我可以帮你整理成清晰的步骤。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