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缺爱者的亲密关系讨好

原生家庭缺爱的人在亲密关系中讨好,本质是童年“爱的匮乏”催生的生存模式,在成年关系中被复制,核心原因有三点: 1. 童年形成“爱需交换”的认知 缺爱的成长环境中,孩子常需通过“听话”“讨好”才能获得父母关注(如“考第一才喜欢你”“懂事才给你买玩具”)。这种经历让他们形成核心认知:“我的价值需要通过满足别人来证明,只有讨好,才能得到爱”。成年后进入亲密关系,便会本能重复这一模式,试图用讨好换取伴侣的认可与陪伴。 2. 深层恐惧“被抛弃” 童年长期感受不到稳定的爱,会让内心埋下“我不够好,随时会被抛弃”的恐惧。在亲密关系中,这种恐惧被放大,他们会把伴侣的情绪、态度过度解读为“是否要离开我”的信号。为避免被抛弃,便通过无底线讨好、妥协来维系关系,哪怕牺牲自我需求,也不敢让对方不满。 3. 自我价值感缺失,依赖外界定义 缺爱的成长过程中,个体很少得到正向肯定,难以建立稳定的自我认同,导致自我价值感极低。他们无法从自身获得“我值得被爱”的信念,只能依赖伴侣的评价来定义自己。讨好伴侣,本质是通过对方的“满意”来间接证明“我是有用的、值得被爱的”,填补内心的价值空洞。 这种讨好并非源于爱,而是源于童年未被满足的需求。但过度讨好会让关系失衡,最终耗尽自己。其实,真正的亲密关系不需要“交换”,你的存在本身就值得被爱,不必通过讨好来获得认可。 如果你正在经历这种困境,不妨试着先关注自己的感受,慢慢建立自我价值感,你值得被真诚对待,而不是靠讨好换来一段关系❤️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