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为自己的不完美而焦虑吗?

有时候你照镜子,看到的不是身体本身 而是一种复杂的感受: “我是不是太胖了?’ “我的腿是不是太短?” “别人会不会注意到我的缺陷?” 明明身体没有大变样, 但心里的“投影”,却随着情绪、评价、审美标准 而扭曲。 这就是心理学里的 身体意象。 什么是身体意象? 身体意象,说白了就是: 你怎么看待自己的身体+你对它的感受。 它不只是“看到自己” 还包括: 怎么看:你觉得自己胖?瘦?高?矮? 怎么想:这样的身体是好还是不好? 怎么感受:你因此自卑、焦虑,还是欣赏、感激? 怎么做:会不会因此逃避照镜子,疯狂健身,或极 端节食? 所以,身体意象不是“事实”, 而是带着情绪和文化滤镜的“主观印象”。 为什么会出现扭曲? 社会标准:广告和短视频天天告诉你“什么样才叫 美” 比较习惯:总拿自己和别人对照,越比越不满意 过去经历:童年时一句外貌评价,可能一直刻在心 里 心理状态:焦虑或低落时,你更容易盯住缺点放大。于是,很多人不是活在真实的身体里, 而是活在一面带滤镜的镜子里。 现实困境 健康的人,也可能觉得“自己不行”; 身体被当成“社交门票”,焦虑被无限放大; 严重时,甚至发展成身体意象障碍,与饮食失调、 焦虑、抑郁紧密相关。 心理学研究表明: 负面的身体意象,比体重本身更容易损害心理健 康。 父怎么和身体相处得更好? 1」多看“功能”,少盯“外形” 腿不只是“粗细”,它还能带你去远方; 肚子不只是“平不平”,它也在默默守护你的器 官。 2少比较 社交媒体上的“完美身材”, 往往是摆拍+滤镜+角度,根本不是日常。 练习接纳 允许自己有不完美的部分 它们并不会阻止你被爱。 启示时刻 身体意象提醒我们: 真正让人焦虑的,往往不是身体本身 而是心里的那把“放大镜”。 当你开始温柔一点看自己, 身体就不再是负担, 而是陪你走过人生的伙伴。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