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刷100条同龄人动态,越刷越自卑」

「我每天刷100条同龄人动态,越刷越自卑」:信息茧房里的“比较陷阱”,正在摧毁我们的“自我认同” 上周有位29岁的设计师来做咨询,她盯着手机说:“我刷朋友圈,看到有人升职了,有人买房了,有人晒旅行——我明明月薪1万5,有房有猫,可就是觉得‘我不如别人’。” 她手机相册里存着200多张“同龄人优秀瞬间”:别人的晋升通知、婚礼现场、健身打卡,却没有一张自己的。她苦笑着说:“我知道这是‘幸存者偏差’,可我就是控制不住——好像‘比别人差’,就是‘我不够好’。” 这让我想起认知行为疗法中的「负面比较偏差」:当我们长期暴露在“精心修饰的社交动态”中(别人只晒好的,不晒坏的),会形成“全有或全无”的思维——用自己的“普通”对比他人的“高光”,用“片面”否定“整体”。这位设计师的自卑,本质是「自我认同的动摇」——她把“他人的生活”当成了“自我价值的标尺”,却忘了“每个人的人生都是限量版”。就像她后来坦言:“我大学室友昨天发了我帮她做的海报,说‘这是我见过最棒的设计’,可我刷到她的旅行照,却只想到‘我还没去过那么美的地方’——原来我连‘自己的优点’都看不见。” 我带她做了个「优势清单练习」:每天记录3件“今天做得不错的事”(比如“客户夸我的配色有创意”“猫主动蹭我的手”),并写下“这些事证明我有什么能力”。她第一天写:“帮同事调整了PPT配色,她说明天请我喝奶茶→我有审美能力。” 第三天写:“给流浪猫喂了粮,它在我脚边睡了半小时→我有爱心。” 一周后,她发消息给我:“我今天刷到别人升职,第一反应不是‘我不如他’,而是‘我设计的海报也被夸过’——原来‘自我认同’,比‘和别人比较’重要多了。” 你最近一次“因刷社交动态而自卑”是什么时候?是羡慕别人的事业,还是嫉妒别人的生活?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比较故事”——或许我们需要的是:“把‘别人的生活’当风景,把‘自己的日子’当主剧——毕竟,你的人生剧本,只有你能写。”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