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手记内容皆得到当事人的许可,手记中的人名皆为虚名。
年少时喜欢与人争论,凡事都要论出来个输赢。嘴皮子从来不饶人,事事都要占个上风。哪怕是争论个面红耳赤,彼此面上表情都不太好,有些尴尬,也不能打退堂鼓。全然不顾,一门心思想着东风压倒西风。没有撤退可言。小小的个子,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对方抛出来一个观点,我就想着驳倒人家。虽然没有明显的辩论标志,在我心里,擂台已经搭建好了,选手也开始登场。对方已经向我率先发起来进攻模式,我自然不能怯场。
大脑迅速组织语言,并且语速很快。短时间内就可以回敬对方,让他不可轻敌。如果此时他不接话,也就罢了。我还没有到咄咄逼人的地步。如果他不服输或者不服软,立马做出回应,我反而来了劲儿。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我真想见识见识他的认知到底高我多少。
对,就是认知!从前跟人争论,只觉得人家反应快,能迅速说出来我不知道的名词或者知识盲区。高手对弈,惺惺相惜。没有泼妇骂街的低俗,没有满嘴脏话的喷粪。仅仅是对方对于论点的解读。
可惜,知音难觅。
后来积累了更多的知识,与人争论中,偶尔也能套用一些高大上的词汇。可怜的是:我没有赢的快感。哪怕把对方逼到退无可退的地步,人家鸣鼓收兵不再发声。我都没有得到成功者的喜悦。气氛反而变得微妙,两个人相顾无言。一时我竟觉得不自在起来。
再后来,我改变我的性格脾性。凡事少一些争执,多一些平和。尽量尊重别人的选择。慢慢的,我发现我已经很少与人争执了,没有必要没有意义。
与其浪费时间在纠正别人的认知上,不如沉下心看本书。唇枪舌剑的相互攻击,输赢都是虚妄。不同的人不同的认知。不同的想法不同的选择。人有百种,形形色色。强求趋同本身就是个错误。 正如我一位朋友所说:“改变自己是神人,改变别人是神经病。” 与人争执在我看来本身就是缺乏自信和幼稚的表现。别人不认同的观点,非让他认同,这是不是可以解读为从别人身上获得认同感的体现?如果不需要他认同,那么争论半天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证明自己的高明,别人的认知不如自己嘛。 从来没有见到过有人和傻子争论的,大家一看到智力低下的傻子,根本不会萌生争论的心思。多看一眼,多说一句话都觉得自贬身价,沦为傻子的伙伴了。 再想与人争论,不免想一想,自己比别人高明多少?到底谁是傻子? 我现在不仅能减少争论的次数,而且看着别人争论,还能保持冷静的头脑。从他们俩的姿态中,我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不免为从前的自己感到害臊。看着他们俩伸长脖子,脸红脖子粗的相互抨击,我都觉得幼稚。 人生何其短暂何其美好,花时间在这上头,真是浪费时间。 不过不与人争论,不代表被侵犯利益了而不发声。 比如,受到欺负了,默不作声只会让对方更加肆无忌惮。这个时候就不要想着不好意思了,该动嘴动嘴,该动手动手。必要的时候一定得保护好自己。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以偏概全。 强调平和心的同时,一定得做到更好的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