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心理健康技巧可以帮助度过低谷期?

度过低谷期的核心是“减少内耗+微小行动”,以下是6个可直接落地的心理健康技巧,帮你逐步恢复状态: 1. 停止“反刍思维”,用“具体问题清单”替代 低谷时容易反复想“我为什么这么差”“事情为什么会搞砸”,这会加重情绪内耗。 替代方法:拿一张纸写下两个问题: • 现在具体遇到的困难是什么?(例:“项目失误需要返工”,而非“我能力不行”) • 我能立刻做的1件小事是什么?(例:“今晚整理3条补救思路”) 用“具体问题”替代“自我否定”,用“行动”打断“空想”。 2. 用“5分钟启动法”对抗“无力感” 低谷时常觉得“什么都不想做”,越躺越丧。此时不用强迫自己“振作”,只需遵守: 规则:告诉自己“只做5分钟”(比如5分钟收拾房间、5分钟运动、5分钟写日记)。 多数时候,一旦开始,你会自然做超过5分钟——关键是先“迈过启动的门槛”,用微小行动积累掌控感。 3. 主动“缩小社交圈”,只留“安全支持者” 低谷期不必强迫自己“融入人群”,无效社交会消耗精力。优先联系两类人: • 不会评判你、只愿意听你说的人(比如闺蜜、家人); • 曾陪你度过困难、知道你“韧性”的人(他们的鼓励更有力量)。 不必硬撑“乐观”,允许自己在信任的人面前脆弱。 4. 用“身体调节”带动“情绪恢复” 情绪低落时,身体状态会跟着变差(比如失眠、没胃口),反过来又加重情绪问题,形成恶性循环。可以做3件小事: • 固定作息:哪怕睡不着,也固定时间躺床/起床,让身体先有“规律感”; • 简单运动:每天10分钟散步、拉伸或爬楼梯,运动释放的内啡肽能直接缓解低落; • 照顾基础需求:逼自己吃一顿热饭、喝够水、晒10分钟太阳,这些“小事”是情绪的“基础支撑”。 5. 接受“低谷是正常过程”,放弃“立刻好起来”的期待 很多人会因“低谷持续太久”而焦虑,反而更难走出来。请告诉自己: • 就像天气有晴有雨,情绪和人生状态也有“低谷周期”,没人能永远保持高峰; • 不用逼自己“马上开心”,允许自己“慢慢恢复”——今天比昨天能多做一件事(比如洗了衣服),就是进步。 6. 记录“微小正向事件”,对抗“负面滤镜” 低谷时容易只看到“不好的事”,可以每天睡前花1分钟,记录1件“不算坏”的事: • 例:“今天同事帮我带了一杯热咖啡”“下雨时刚好带了伞”“看了一集喜欢的剧”。 这些小事会慢慢打破“一切都很糟”的负面认知,帮你重新看到生活里的“支撑点”。 低谷期的核心不是“快速摆脱”,而是“带着情绪慢慢走”——不必急着“好起来”,先做好眼前的每一件小事,状态会在你行动的过程中,悄悄恢复。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