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的核心是:当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会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就像月亮的光环会模糊周围的轮廓一样,以点概面地掩盖其真实特质。 这一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本质是认知上的偏差,常见表现和特点包括: - 以“局部”推“整体”:例如看到某人外貌出众,就默认其性格、能力也优秀;或认为某员工一次失误,就否定其所有工作成果。 - 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印象一旦形成,会主动忽略与该印象相悖的信息,强化已有判断。 - 应用场景广泛:在人际交往(如初次见面的印象判断)、职场评价(如领导对下属的片面认知)、消费决策(因喜欢某品牌代言人而购买其产品)中都普遍存在,需主动警惕以避免认知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