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失眠是需系统干预的障碍,认知行为疗法(CBT-I) 是国际公认的失眠一线治疗方案,无需药物且效果持久。 一、打破错误认知(Cognitive) • 误区一:“我必须要睡够8小时。” ◦ 真相:睡眠需求因人而异,质量比数量更重要,强迫入睡会加剧焦虑。 • 误区二:“昨晚没睡好,今天彻底完了。” ◦ 真相:灾难化思维会带来巨大压力,人体有代偿能力,偶尔失眠对次日表现影响有限。 • 误区三:“躺在床上努力睡!” ◦ 真相:床应只用于睡觉和性生活,躺下20-30分钟仍未入睡,需离开床。 二、重塑行为模式(Behavioral) 1. 刺激控制(重建床与睡眠的连接) • 仅在感到困倦时上床。 • 若睡不着,立即起床到另一个房间做放松活动(如阅读、听轻音乐),直至再次困倦。 • 每天固定时间起床(含周末),无论睡眠时间长短。 • 白天不卧床。 2. 睡眠限制(提高睡眠效率) • 依据实际睡眠时间(非卧床时间),略微缩短在床上的时长。 • 通过制造轻微睡眠不足,增加次日睡眠驱动力,助力快速入睡并加深睡眠。 • (建议在人士指导下进行) 3. 放松训练 • 腹式呼吸法:躺平,手放腹部。用鼻子深吸气约4秒(感受腹部鼓起),屏息约7秒,再用嘴巴缓慢呼气约8秒(感受腹部凹陷),重复数次。 • 渐进式肌肉放松:从脚趾开始,绷紧肌肉5秒后彻底放松10秒,感受张力释放,逐步向上放松至全身。 三、行动清单 1. 记录一周睡眠日记,掌握自身真实睡眠状况。 2. 设定固定起床时间,严格执行。 3. 睡不着时果断起床,打破“焦虑-失眠”的恶性循环。 4. 每天练习10分钟腹式呼吸或渐进式肌肉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