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挑战,人际关系的处理、情绪的调节、自身的成长等等,这些都需要一些心理学知识来帮忙。今天就给大家分享7个超实用的心理学小技巧,让你能更从容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难题。 一、用“情绪ABC理论”,掌控情绪 情绪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提出的。A代表激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B代表个体对激发事件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elief),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onsequence) 。 通常人们会认为,是激发事件A直接导致了情绪和行为结果C。但实际上,真正决定C的是我们对事件A的看法和信念B。比如,同样是被领导批评(A),一个人(B1)觉得这是领导对自己的重视,是提升自己的机会,他可能就不会太难过,甚至会积极改进(C1);而另一个人(B2)觉得领导是故意针对自己,这会让他非常沮丧和愤怒(C2)。 当你情绪不好的时候,不妨想想,你对这件事的看法是不是有些片面?换个角度看问题,情绪可能就会好很多。比如你在工作中犯错被批评,不要只看到自己的失败,而是把它当成一次成长的机会,这样你就能更好地接受批评,并且从中吸取教训。 二、利用“登门槛效应”,达成目标 登门槛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效应来实现自己的目标。比如你想养成健身的习惯,一开始不要给自己定太高的目标,像每天跑5公里、举100个哑铃这种,很容易坚持不下来。你可以先从每天做5个俯卧撑或者散步10分钟开始,等这个小目标轻松完成后,再逐步增加难度,比如每天做10个俯卧撑、散步20分钟,这样你会更容易坚持下去,最终实现自己的健身目标。 同样,在和他人交往中,如果你希望对方帮你一个大忙,不妨先请他帮一个小忙,等他答应后,再提出更大的请求,这样成功的概率会更高。 三、运用“自我表露”,拉近人际关系 自我表露是指个体向他人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想法和感受。适当的自我表露可以增加彼此的了解和信任,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比如,你和新同事一起吃午饭,不要只是聊工作,也可以分享一些自己的生活趣事,像周末去看了一场很棒的电影,或者最近尝试做了一道新菜,味道还不错。对方感受到你的真诚和友好,也会更愿意和你交流,分享他的生活。这样一来二去,你们的关系就会更加亲近。 但要注意,自我表露要适度,不要过于深入或者过于频繁,不然可能会给对方造成压力。同时,也要根据对方的反应来调整自我表露的程度,如果对方表现出不感兴趣或者不舒服,就及时停止。 四、巧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激发潜能 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简单来说,就是你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他就可能会朝着你期望的方向发展。 在教育孩子时,这个效应非常有用。如果你总是对孩子说“你真笨,这都做不好”,孩子可能就会越来越不自信,真的做不好事情。但如果你经常鼓励孩子,对他说“我相信你可以的,你很聪明,只要努力一定能成功”,孩子就会更有动力,更愿意去尝试,也更有可能取得好成绩。 对自己也是一样,每天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今天我一定能高效完成工作”“我越来越擅长与人沟通了”,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自己真的在不断进步。 五、借助“心理暗示”,改善状态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帮助我们改善状态,提升表现。 比如,你在面试或者演讲前非常紧张,这时候你可以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我很放松,我准备得很充分,我一定能表现得很好”,同时做几次深呼吸,让自己的身体和情绪都放松下来。也可以回忆一些自己过去成功的经历,增强自信心。 你还可以通过改变一些行为习惯来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每天早上起床后,对着镜子给自己一个微笑,告诉自己“美好的一天开始了”;出门前整理好自己的着装,让自己看起来精神饱满,这些都能让你在一天中保持积极的状态。 六、运用“共情”,提升沟通效果 共情是指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的处境,对他人情绪情感具备感受力和理解力。在沟通中运用共情,能让对方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从而提升沟通效果。 当朋友向你倾诉烦恼时,不要急着给出建议或者评判,先认真倾听,用语言或者肢体动作表达你在听,并且理解他的感受。比如你可以说“我能理解你现在的感受,换做是我,可能也会很沮丧”,然后再给出一些安慰和建议。这样朋友会觉得你真的懂他,更愿意和你交流,你们的关系也会更加亲密。 在工作中,和同事沟通时运用共情也很重要。比如在讨论方案时,如果你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他的想法和担忧,就能更好地达成共识,提高工作效率。 七、利用“目标分解”,缓解焦虑 当我们面对一个大目标或者复杂的任务时,往往会感到焦虑和无从下手。这时候可以利用目标分解的方法,将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逐一完成,这样会让你感觉轻松很多。 比如你要写一篇论文,不要一开始就想着要完成一篇几万字的大作,这会让你压力很大。你可以先确定论文的主题,然后收集资料,再列出大纲,接着按照大纲逐一完成各个章节,最后进行修改和完善。把大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小步骤,每完成一个小目标,你都会有成就感,焦虑感也会随之减轻。 在生活中也是如此,比如你想减肥,可以把目标分解成每周或者每月的小目标,像每周瘦一斤,然后通过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来逐步实现这个目标。 这些心理学小技巧都很简单实用,只要你在生活中多运用,一定能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加轻松、美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