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阻碍孩子学习的,从来不是知识本身

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在《情绪智力》写过一句话:“一个人学习的效率,取决于他的情绪管理能力,而非单纯的智商。”良好的情绪状态能激发好奇心、增强注意力、促进记忆,而负面情绪则让孩子在学习的路上寸步难行。 今天你若只关注成绩,却忽视情绪管理,无异于在船底有洞的情况下拼命划桨。 明明同样的课堂、同样的老师、同样的作业,为什么孩子之间学习效果却相差巨大?我们太习惯于从外部寻找问题根源,报辅导班、买练习册,却忽略了真正决定学习效率的,往往是孩子自己内心是否安定。 其实,孩子学习最大的敌人从来都不是知识太难,而是他们无法安静下来面对自己内心的情绪与杂念。 情绪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常常忽略它。我们面对孩子的焦虑,往往用一句“赶紧写作业,别乱想”就匆忙带过。其实,这种做法并不能解决问题。 情绪是需要被看见、被接纳、被释放的。它像房间里的灰尘,你越是视而不见,它就越积越厚,总有一天会严重到无法呼吸的地步。 分享《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一句话:“情绪的控制和引导能力,远远比智商更能决定一个人的成长与成功。”人生是一场不断与自我情绪相处、沟通的漫长旅途,只有先学会理解情绪,才能最终与情绪和解。 我认为,更好的做法,是让孩子学会先把情绪表达出来。当孩子能够坦然地告诉家长:“我真的很烦,我害怕考不好”,我们所要做的不是催促,而是耐心倾听,让情绪有出口。当情绪得以舒缓和平静,孩子自然能更好地回到学习本身。 至于杂念,更需要我们和孩子共同练习“内心的秩序感”。注意力(attention)从来都不是孩子天生具备的,而是后天慢慢训练出来的。有效的训练方法并不是一味地长时间强迫专注,而是短时间内设定具体而简单的任务,完成后便给予孩子充分的休息和放空的空间。只有这样,孩子的注意力肌肉才能逐渐强大起来。 一个容易被我们忽略的重要因素,是我们自己的情绪管理。我们若总是焦虑、烦躁、易怒,孩子一定会感受到这种负能量。 孩子的内心就像一块敏感的磁石,随时捕捉着父母的情绪信号。如果我们的内心不平静,孩子的学习一定会受到波及,成为情绪的间接受害者。 教育的本质,不是强迫孩子去考一个分数,而是教会他们如何管理情绪,清理内心的杂念。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