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总被相似类型的人吸引,即便他们带给你痛苦? 这并非巧合,很多时候是“创伤性吸引”。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并尝试打破这种困境: 一、创伤性吸引的本质 “创伤吸引”指我们会被重复童年创伤模式的关系吸引,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称之为“强迫性重复”——潜意识里,我们试图通过重复过去的痛苦,治愈童年的伤口。 这种吸引产生,是因为熟悉的痛苦比未知的幸福更让人有“安全感”。 大脑会误把痛苦认作“爱”,实则只是创伤的重复。 二、常见的创伤性吸引类型 1. 救世主情结:觉得对方没自己就会崩溃,为其付出甚至牺牲自我,却换不来对等的爱。 这种模式多源于童年被迫成为家庭“情绪支柱”,习惯通过照顾他人证明价值。 比如总爱上失业、抑郁等“破碎”的人,以为爱能拯救他们,最后却成了对方的“垃圾桶”。 若你总被有问题的人吸引并忍不住负责,不妨问问自己,是否在用别人的问题逃避内心空洞。 2. 重复的痛苦:总被同一种能让自己心碎的人吸引。 就像从小在冷漠家庭长大,成年后会不自觉被情感疏离的人吸引,即便对方爱答不理、自私淡漠,也会觉得“这就是爱”。 我们爱上的不是那个人,而是未愈合的伤口。 一遍遍重复相似感情模式,想治愈童年的自己,结果却让伤口更深。若总在爱里心碎,要问问自己,是否错把痛苦当成了爱的证明。 3. 权力的游戏:感情里总争吵却分不开,这往往是一场隐秘的权力游戏。 家庭中的权力动态会深刻影响成年后的亲密关系。 比如从小被家长严格控制的孩子,成年后易爱上强势伴侣,不经意间重复童年的权力斗争。 虽会反抗,却又离不开,因为这种控制感带来熟悉又诡异的“安全”。 但关系学家特里说:“控制不是爱,而是恐惧的表现。”若在感情里常感被忽视、压制,想反抗又没力气挣脱,要问问自己,是否在重复童年的剧本。真正的爱,应是平等的对话。 4. 情感过山车:谈“轰轰烈烈”却分分合合、像坐过山车的恋爱。这并非爱情,而是“情感上瘾”。 这种关系源于童年不稳定的情感模式。 比如从小在情绪起伏剧烈的家庭长大,成年后易被戏剧化感情吸引,吵架天崩地裂、和好如胶似漆,大脑和神经系统会误将这种剧烈情绪波动认作“真爱”而上瘾,实则可能是沉溺于创伤模式。 真正的爱是稳定的,不是情绪的过山车。 很多人,总是误把”情绪”等价于”情感”。 也就总会误把”激情”当”爱情”。 若总被“戏剧化”感情吸引? 要问问自己,是否把刺激与痛苦当成了爱的证明。 三、为何会被让自己痛苦的人吸引 创伤性吸引如无形引力,让我们一次次踏入相似关系陷阱。 它源于童年未愈合的伤口,那些带来痛苦的人,先让我们感到熟悉,进而产生扭曲的安全和依赖感。 这些模式融入潜意识,成了情感世界的“默认设置”,使我们不自知地把熟悉的痛苦当作“爱”。 同时,改变意味着面对未知,而未知比熟悉的痛苦更令人恐惧,潜意识会选择重复受伤模式,也不愿冒险尝试新可能,因为那意味着要直面自身的孤独与脆弱。 四、如何走出创伤吸引模式 1. 觉察情感模式: 通过记录情感经历看清模式。 每次感到痛苦或不安时,写下对方的言行、自己的感受以及类似经历,慢慢就能发现关系间的共同点,意识到在重复某种模式。 2. 选择健康关系: 选择能带来平静和安全的关系,而非戏剧化的“情感过山车”。 健康的爱是稳定且滋养的,可通过观察对方言行判断关系是否健康: 是否尊重你的边界? 你需要支持时是否会回应? 是否愿意与你平等对话? 3. 寻求帮助: 咨询师🌹能帮助你更深入理解自身情感模式,并提供打破模式的具体策略。 五、真正的爱是什么 健康的爱是稳定的、滋养的,而非充满冲突和不确定性的。 改变虽不易,但每一次选择健康关系、每一次对自己说“我值得被爱”,都是在为自己创造新的未来。 别让过去的伤痛,无意识地绑架你未来的幸福,每一步改变都值得。 我是深谙两性相处之道的沐澄♥ 和我聊聊,陪你走过人生的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