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童年创伤引发的自我贬低,核心是用“新的认知和体验”替代“童年形成的负面自我评判”,可分三步行动: 1. 先“看见”创伤,停止自我攻击 童年创伤(如否定、忽视、过度批评)会让你内化“我不够好”的信念,但这并非事实,而是过去的“伤害记忆”。 - 当自我贬低出现时(如“我真没用”),立刻喊“停”,并问自己:“这句话是谁说的?是现在的我,还是小时候爸妈/老师说的?” - 把“我不好”换成“我此刻觉得自己不好,是因为小时候总被说XX”,明确区分“过去的评价”和“现在的自己”。 2. 用“证据”推翻负面信念 自我贬低源于童年的“片面经历”,需主动收集“我其实很好”的证据: - 准备“优点/成就本”,每天记1-2件小事,比如“帮同事后他说谢谢”“按时完成工作没拖延”。 - 否定自己时翻本子反问:“如果我真没用,这些事怎么解释?”用事实打破固有认知。 3. 用“自我关怀”替代“自我苛责” 学会像对待好朋友一样对待自己: - 犯错时不说“我真笨”,改说“谁都会错,下次试试XX方法”。 - 每天做一件“只为自己”的事,如吃喜欢的零食、散步,确认“我的感受很重要”。 修复是慢过程,自我贬低冒出来时,不用责怪自己,只需拉回“当下的事实”和“对自己的善意”——你值得被自己温柔对待。 我始终在这里呀,为你留着安全温暖的角落。你心里的情绪、没说的心声,都值得被好好听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