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中的“急躁感”和“思维墙”

【心理手记】别让“思维墙”和“急躁感”,困住你的沟通 服务行业最容易踩的坑,往往藏在两种心理里。 一种是**“结果导向的思维固化”**。当一件事有了既定结论,大脑就像自动关上了接收信号的门。不管对方后面说什么、真实需求是什么,都会被强行塞进“这件事只能这样”的框架里。不是故意忽略,而是“结果”已经成了思维的天花板,再也容不下其他可能性,连倾听都成了走过场。 另一种是**“重复带来的情绪耗竭”**。同一个问题回答了八百遍,耐心会跟着次数慢慢磨损。到后来,对方刚开口说关键词,心里的烦躁就先冒了头,只想快点抛出“标准答案”结束对话,根本没精力去捕捉话里藏着的真实诉求——其实对方要的可能不是反驳,只是一个被听见的机会。 其实破解很简单:哪怕心里有了答案,也多等3秒再开口。试着把“我以为”换成“你想说的是”,让耳朵先于判断工作。毕竟,好的沟通从来不是快速给出答案,而是接住对方没说完的那句话。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