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创伤为何中年后才爆发

有些伤口像沉睡的火山,表面平静多年,却在生命的地壳移动时突然苏醒,提醒我们那些从未真正离开的伤痛。 在人生前半段,我们习惯用力量来压抑自己内在的脆弱——努力展现能力、智慧、追求目标、赢得成功:“看看我!我多强、多聪明、多能干、多优秀!” 我们用这股力量筑起高墙,试图将内在的脆弱、对失败的恐惧、对被否定的担忧,统统压抑在心底。 但内心深处始终有一个声音在呐喊:“万一失败了呢?万一人们看到我那些不够好的部分,万一我做不到,万一我没能力,我还是那个成功的人吗?我还是你眼里那个值得被爱的人吗?” 出于恐惧,我们常常选择忽略它,用更强的力量去压抑它。我们告诉自己:可能我做的还不够好,可能我拥有的还不够多······ 于是我们加倍地用外在的成功来证明自己——再赚多一点,再成功一点,再赢多一点。 这种生存策略塑造了我们的第一个成年期,但这常常是一个缺乏明确自我感的阶段,我们戴着社会面具扮演他人期待的角色:好员工、好父母、好子女、好伴侣。 这个临时身份虽然能帮我们通过一些人生关卡,却像租来的礼服——光鲜却不合身。 很多人来到这个阶段,看起来拥有了很多的东西,但内心却郁郁寡欢,感到疲惫不堪。 前半生通过压抑脆弱而积累的外在成就,无法填满心灵的沟壑。 随着生命旅程的展开,我们迟早会发现,曾经体验到的意义、价值已经无法再让我们双眼发光,曾经对我们有效的东西,到了某个年龄已经行不通了······ 这个时候,我们就踏上了第二个成年期,通常是中年阶段。 许多深藏的伤痛,就会在这个时期浮现。因为前半生透过力量建立的高墙很容易在这个时候开始崩塌: 1.事业瓶颈、家庭负担、关系挑战——多重压力不断消耗着我们的心力。 同时,长期戴着“成功者”面具扮演他人期待的角色,也会带来情感和情绪上的枯竭,最终让我们疲惫不堪,无力维系。 2.遭遇重大的丧失:亲密关系的疏离、孩子成长开始寻找独立的自我、父母离世······ 这些事件可能激活早年与丧失、无助感相关的创伤记忆。 这个时候,我们不仅感到焦虑,而且感到身份的丧失。很多人会说:“我都快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3.而成年后建立起来的安全环境(经济独立、远离旧伤、拥有资源),潜意识觉得“安全了”,那些被封锁的创伤记忆、被压抑的童年伤痛和情感有了“浮现”和疗愈的空间。 安全的环境是疗愈创伤的必要条件,但也意味着痛苦会开始涌现。 中年之路恰恰代表了一种内在的召唤,召唤我们从临时的人格走向真正的成年,从虚假的自我走向真实的自我。 如果你偏离了自己的道路,那么,旅程上将会挑战不断,心灵就会以危机的形式,迫使你此生朝向圆满,踏上心智成熟的人格的第二次成长。 所以来到人生的下半段,你就需要面对自己内在那些没有被疗愈的伤痛,没有被满足的需求,没有绽放的灵性、天赋······在这个混乱的地方,回归到你自己的内在,疗愈你自己就是绽放天赋之时。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