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接孩子放学,看见他蹲在花坛边看蚂蚁搬家,书包扔在一旁。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小手笨拙地跟着蚂蚁的路线划来划去。 想起上周家长会,老师说他写作业总比别人慢半拍,拼音还会弄混声母韵母。回家的路上,我攥着成绩单的手沁出了汗,话到嘴边却变成:“今天的晚霞好看吗?” 他眼睛一亮,拉着我蹲下来:“妈妈你看,它们在搬一块比自己大的饼干,搬不动就绕着走呢。”原来他不是磨蹭,只是在用自己的节奏认识世界。 我们总急着把孩子塞进“标准轨道”:三岁要背唐诗,五岁要会算术,上学后要考高分。却忘了种子破土有早晚,花开各有时。就像小区里的玉兰,有的在三月抢先绽放,有的要等到四月才缓缓舒展花瓣,可谁又能说晚开的就不美呢? 那天之后,我不再催他快点吃饭、快点写作业。他画一幅画要涂满整个下午,我就坐在旁边看书;他背一首诗要念十几遍,我就陪着他一句句重复。忽然有一天,他指着绘本上的字念出来,声音不大,却清晰得像初春的第一声鸟鸣。 原来教育不是追赶,而是陪伴。孩子,你不用急着长大,慢慢来,我会等你,等你按照自己的节奏,长成独一无二的模样。毕竟,好的时光都值得被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