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怎样养育自己的孩子:自主性养育[2]

2.教养方式两个核心要素 艾里克森及其研究者指出,从儿童期直至青少年期教养方式的两个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接纳/反应性和要求/控制性。 接纳/反应(对孩子需求的响应):孩子为了生存,有着各种各样的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等方面,家长对此表现出来的支持、关爱的程度。接纳高则对孩子微笑、赞赏、鼓励,接纳低则对孩子批评、贬损、惩罚或或忽视孩子。 要求/控制性(对孩子的要求):孩子成为社会的人,需要具备生存能力和社会技能,家长就要对孩子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控制性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管束、监控程度。控制性高则对孩子提出许多要求,检查孩子行为,确保规则得到执行。控制性低则很少提要求,给孩子相当大的自由。 3.控制型养育 权威型和专制型教养方式的共同点是“高要求”。中国家长希望把孩子培养成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有面子,母以子为贵,光宗耀祖,他们对孩子往往是“高要求”。如前面所提到的虎妈式教养,也是中国父母教养方式的典型特征——强调高压成就导向(特别是学习成就),可能忽视孩子情感需求。不同家之间的区别在于孩子需求响应程度的区别,他们可能对孩子是高响应,也可能是低响应的。 控制型养育(Controlled Parenting)方式就是控制、命令、说教、赏罚,试图控制和要求孩子,通过服务、代劳、庇护方式来满足孩子需要或者保护孩子。 亲子关系是主从型(我说你听),或是仆从型(你要我给),或是二者混合(你有需求,我有要求)。 4.自主性养育 自主型教养方式(Autonomy Parenting,AP)以要求适度、需求适度满足为特征。它是中庸的,根据孩子发展水平和个体特征而采取适应性方式的教养方式。 要求适度:以孩子年龄特征、发展水平为基础,遵循最近发展区原则对孩子提出要求,引领孩子发展方向,促进孩子的发展。 需求适度满足: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必要的基本满足,不因孩子表现而剥夺孩子需要,但更高更好需求满足就需要靠自己努力争取。 亲子关系:接纳的、合作的、指导的 接纳意味着理解孩子,共情孩子,满足孩子需要。合作意味着让孩子参与到与自己相关问题的解决中,亲子会谈就是常见形式。指导意味着对于孩子存在的问题需要承担带领责任,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给孩子建议、教导、训练相关技能等。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