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里的积极心理学

晨光漫过窗帘时,我总先做三件事:摸一摸窗台的薄荷叶片,数出昨晚记下的三个小确幸,对着镜子扬起嘴角。这些微小的仪式,藏着积极心理学最朴素的智慧——不是强迫自己乐观,而是给生活埋下正向的种子。 地铁里常遇到一对老夫妻,爷爷总把座位让给奶奶,自己扶着扶手读报。有次听见奶奶嗔怪:"都坐过五站了,你不累吗?"爷爷笑着指了指报纸上的养生专栏:"帮你占着座,就当我在练站桩。"把付出解读为收获,是生活教给他们的积极心法。 朋友曾陷入职场焦虑,后来她开始写"成就日记":哪怕只是高效完成一份报表,或是化解了一场小误会,都认真记下来。三个月后再翻,她忽然发现:"原来我比想象中能干得多。"积极心理学从不是否定困境,而是教会我们在泥泞里看见自己踩出的脚印。 暴雨天被淋成落汤鸡,有人抱怨运气差,有人却拍下雨帘里朦胧的街灯;加班到深夜,有人只觉疲惫,有人会奖励自己一杯热奶茶。生活的滤镜,从来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不必刻意追求宏大的改变,试着在早餐时多咀嚼五次,感受食物的香气;睡前花两分钟回忆一件温暖的事;对擦肩而过的陌生人笑一笑。这些细碎的练习,会慢慢织成一张韧性的网,接住生活偶尔掉落的难题。 积极,从来不是晴空万里的状态,而是阴雨天里,依然愿意为自己撑伞的勇气。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