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Positive Discipline) 一、核心理念 1. 尊重与坚定并存:既尊重孩子,也尊重情境所需的规则。 2. 长期目标:培养自律、负责、合作、解决问题的孩子,而非短期“听话”。 3. 归属与价值:所有行为背后都是孩子对“我能被接纳、我能贡献”的渴望。 二、五大理论基础 1.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行为由社会兴趣与目标导向。 2. 德雷克斯逻辑后果:后果须相关、尊重、合理、预先告知。 3. 马斯洛需求:先满足爱与归属,再谈自尊与自律。 4. 社会学习理论:孩子通过榜样与互动学习。 5. 现代大脑研究:情绪调节需要安全连结与理性指导。 三、八大工具卡 1. 事先约定:一起制定规则,孩子更易遵守。 2. 有限选择:提供两项可接受的选项,减少权力斗争。 3. 积极暂停(冷静角):不是惩罚,而是教孩子自我调节。 4. 启发式提问:用“你觉得怎样能解决?”代替“你怎么这么笨!” 5. 家庭会议:固定时间,让每人平等发言,训练民主与解决问题能力。 6. 鼓励而非表扬:聚焦努力、进步、贡献,而非结果。“我看到你坚持写完作业”优于“你真聪明”。 7. 自然与逻辑后果:不羞辱、不救援,让孩子体验结果并反思。 8. 共同解决问题(3R1H):Related(相关)、Respectful(尊重)、Reasonable(合理)、Helpful(有助)。 四、四步循环流程 1. 连接:先蹲下来,眼神平视,确认感受——“我看到你很生气”。 2. 设限:简短、清晰说明规则——“不可以打人”。 3. 选择:提供可接受的选项——“你可以用语言表达或先冷静”。 4. 跟进:若孩子仍失控,陪同到冷静角;冷静后一起复盘。 五、常见误区与纠正 1. 惩罚≠后果:惩罚强调痛苦,后果强调学习。 2. 温和但无底线:尊重不应牺牲规则。 3. 过度解释:长篇大论削弱权威;保持简洁、重复即可。 六、场景示例 • 作业拖延: ①连接:先问“你是不是担心写不完?” ②设限:“作业七点前需完成。” ③选择:“现在开始 20 分钟休息一次,或先吃小点心再写。” ④跟进:若未完成,按事先约定的逻辑后果——当晚不再补写,明早自行向老师说明。 • 兄弟俩抢玩具: 召开 5 分钟家庭会议,使用共同解决问题的四步:描述问题→每人提方案→选可行方案→试行一周再评估。 七、成人自我成长 正面管教首重父母/教师的自我状态。每天 5 分钟自我觉察:我此刻是情绪失控还是坚定?必要时先“积极暂停”自己,再面对孩子。 结语 正面管教不是一套完美话术,而是一种“关系—规则—反思”并重的养育文化。当孩子体验到被理解、被尊重,同时又清晰知道边界,自律与责任感便自然生根。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