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自己是否对孩子有无条件的爱与接纳呢?

判断自己是否对孩子有无条件的爱与接纳,关键看你对孩子的态度是否“不依附于TA的表现、成就或是否符合你的期待”。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日常场景中的内心反应来自查: 1. 当孩子“没做好”时,你的第一反应是? - 若你下意识想:“怎么又搞砸了?太让我失望了”“这点事都做不好,以后能有什么用?”——可能掺杂了“有条件的期待”,把“爱”和“TA是否达标”绑定了。 - 若你第一感觉是:“TA现在肯定很沮丧吧?要不要帮TA看看哪里出了问题?”——更倾向于接纳TA的“不完美”,关注TA本身而非结果。 2. 当孩子表达和你不同的想法时,你是否会抵触? - 若你常想:“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必须按我说的做”——可能更在意“孩子是否顺从”,而非接纳TA的独立思考。 - 若你会想:“TA为什么这么想?也许有我没考虑到的角度”——即使不认同,也能尊重TA的个体性,这是接纳的核心。 3. 你是否会拿孩子和别人比较,且比较后产生负面评价? - 若你常说:“你看XX多懂事/成绩多好,你怎么就做不到?”——其实是用“别人的标准”来衡量孩子,隐含着“你达到这个标准我才更认可你”的条件。 - 若你更习惯说:“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你有你的优点呀”——能看到孩子的独特性,不把“优秀”定义为“和别人一样”。 4. 你是否能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 - 若孩子哭闹、发脾气时,你会烦躁地说:“别哭了!再哭我就不理你了”——其实是拒绝接纳TA的情绪,把“爱”和“TA是否保持‘乖巧’”挂钩。 - 若你会说:“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难过,是因为……对吗?”——能允许TA释放情绪,哪怕你觉得“没必要”,也能理解“这是TA当下真实的感受”,这是无条件接纳的重要表现。 简单说,无条件的爱与接纳,本质是“爱TA本来的样子,而不是你希望TA成为的样子”。如果多数时候,你对孩子的关注、理解和支持,不因为TA的“好与坏”“对与错”而增减,那便是在靠近这种状态了。 当然,父母难免有期待和情绪波动,不必苛求自己永远完美。意识到“有条件的瞬间”,并试着调整,本身就是在向无条件的爱靠近。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